江南时报讯 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近日在央视播出后引发热议,反腐败等相关话题不断占领网络热搜榜,诸多落马官员出境忏悔,不少网友评价:既震撼,又震慑。声声忏悔、声声叹息,再次说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风反腐一刻不停,越往后执纪越严。《零容忍》是国家在正风反腐问题上的又一次鲜明表态,传达了党中央“打虎拍蝇”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变的强烈信号。
从2014年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到2016年的《永远在路上》、2017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再到2019年的《红色通缉》、2020年的《国家监察》、2021年的《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加上近日推出的《零容忍》,八部电视专题片,八部正风肃纪反腐“影像册”,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忠实纪录,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生动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向腐败问题亮剑,大小贪官应声落马,巡视利剑扫清污浊,但仍有如孙力军等顶风作案者,不收敛,不收手。这些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和警示教育的重要性。《零容忍》让落马贪官走到镜头面前,讲述自己的腐败堕落史,一方面是将反腐败的历程与成果公之于世,让群众听得见、看得着、受鼓舞、怀期望,另一方面是让国家干部以案为鉴、警钟长鸣,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治”的是丧失理想、底线失守的病,要“救”的是贪欲作祟、底线将失的人。一方“父母官”沦为“阶下囚”,当地“建设者”化身“破坏者”,这样的转变绝非“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这么简单,而是在每一次的侥幸,每一次的失守中逐渐丧失了做人的底线、做官的底线,法律的底线,丧失了理想、丧失了信仰,必然步入不归路。《零容忍》给全体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打下了“预防针”,添加了“防腐剂”,警示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负国家的重托,响应人民的期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腐败的力度和决心人民看在眼里,但群众不仅希望看到老虎挨打,苍蝇被拍,更希望看到拒贪拒腐成为全体党员干部不能践踏的红线,反腐倡廉成为国家建设的常态。正风反腐“零容忍”,警示教育“预防针”。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在2022年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的重要交汇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正风反腐将成为长期不变的主基调,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一切不正之风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泗洪县石集乡人民政府 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