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研学项目纳入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名录
壮游大运河 研学促成长
2022-04-12 21:0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刘岩鲲 刘立璞  
1
听新闻


壮游大运河 研学促成长

大运河研学项目纳入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名录

  日前,依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研学大运河云平台”开展的“壮游大运河”研学(一期)项目,顺利通过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素质学分认定,纳入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正式名录。本次认定的“壮游大运河”研学项目,涵盖中国大运河全线的120个研学点,学生通过完成对应板块内的研学课程,即可获得1-6个学分。“这次对‘壮游大运河’研学项目的学分认定,是我们首次将学分银行向基础教育领域开放,目的是希望孩子们将大运河研学中获得的成长存储在学分银行,转化为未来发展的持续动能。”江苏省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主任张璇说。

  从2013年起,江苏就启动建设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积极探索实施终身教育学习成果积累、认证和转换制度。截至目前,学分银行已存入用户数200余万,用户学习成果1210余万条,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但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学分银行的内涵要进一步丰富,要更加凸显终身教育的本质要求,本次认定就是对此的积极探索。”张璇告诉江南时报记者。

  然而,基础教育有自身的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学分银行以何种形式出现?如何做到顺势而为、锦上添花?张璇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她发现,多年来,中小学素质教育普遍存在考评难、认定难、转化难的问题,而学分银行恰恰可以补齐这根短板。

  无独有偶,去年下半年以来,由江苏省教育厅推动,扬州市邗江区启动试点的“运河思政”项目也在对中小学素质教育进行积极探索。这一项目依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研学大运河云平台”,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云端探索、研学实践等内容,立体化呈现了一堂穿越历史、横跨中国的“运河思政课”。记者发现,该平台集合了运河课程、研学地图、线路共创、研学打卡、研学报告等板块,通过线上线下交互功能,创新解决了研学前、研学中和研学后的若干痛点。“‘研学大运河云平台’不但是一个内容提供平台,也是一个课程组织和研学实践平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认定功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研学工作组副组长、“研学大运河云平台”负责人程颢介绍说。

  而这样的素质教育成果同样需要体现到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体现到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上。记者了解到,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已将研学实践、社会调查等社会体验作为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次‘壮游大运河’研学获得素质学分认定,就是对上述政策要求的积极回应,必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晓燕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据了解,在“运河思政”项目试点过程中,参与的学校和师生普遍对运河研学实践环节给予了高度评价。该环节主要设计了河海对话、河湖对话、江河对话、河河对话、山河对话、天河对话等六大模块,其中的120个研学点涵盖了58个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27处河道遗产所在城市和36座运河城市的红色文旅。学生可以选择部分研学点开展研学实践,并获得相应学分,所得学分统一纳入学分银行体系中。“下一步,我们要推动学分银行与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对接,进而打造一个能够覆盖终身教育全过程的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体系。”张璇表示。

  “让中小学生都能够‘研学运河、读懂中国’,是我们实施‘运河思政’项目的价值所在,希望学分银行与‘研学大运河云平台’的合作对接,能够真正让‘运河思政’项目落地见效,共同来储备成长、见证成长、激励成长。”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表示。

  (记者 刘岩鲲 通讯员 刘立璞)

标签:大运河;研学;学分银行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