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以大就业格局推动高校就业工作变中求进
2021-12-21 10:00: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主持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您认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在高校的发展中应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戴国洪: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市场中的重点人群,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对学生本人发展、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影响。引导和促进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能否顺利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检验一切高校工作的尺度和标准。

  主持人:现在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对未来职业的期望想必也是多样化的,您觉得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有哪些表现特征?

  戴国洪:新时期学生就业需求总体表现出三大特征:一是考研、留学深造的学生比例逐渐攀升,学生及其家庭更愿意对未来进行发展性投资;二是新业态发展促使学生灵活就业、创业学生比例日益增加,学生更倾向于根据自我喜好选择就业,或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三是择业与再就业学生群体显著提高,学生在理性择业的同时会根据职业生涯发展需求频繁调整自己的职业岗位,对职业和岗位的期望值更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发生显著变化,从本质上讲,正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学生高质量就业上的反映,高校需要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

  主持人:在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需求深刻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常州大学工作实际,您认为地方高校的就业工作应该做出哪些调整?

  戴国洪:当前,常州大学进入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行列,学科体系日益完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逐渐提高,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改革创新也在推进布局。一直以来,常州大学始终抓牢石油石化、创新创业教育等特色,通过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以及与之融荣与共的战略合作与互动,全面推进产学研教创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大就业工作格局。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创新联合体,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5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在大就业工作格局下,学校积极搭建务实型就业工作模式,通过层层压实就业工作主体责任,打造多渠道、多方位、多样化的就业工作体系,关爱学生成长,引导和支持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择业。新时期,常州大学坚持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矢志奋斗。

  本栏目主持人:袁志华

标签:就业;就业工作;工作
责编:刘岩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