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江南文脉,打好“运河”“长江”牌
2023-04-02 10:48:00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顾必成  
1
听新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省两会期间参加无锡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生生不息的江南文脉守护好、传承好。江南文脉因水而生、以水为媒,水是文脉的根与魂。如果说山软水温的太湖赋予了无锡精巧雅致的传统底色,那么奔腾入海的长江、穿城而过的运河就赋予了无锡更多“敢”的气质、“进”的品格,让无锡在历史文脉版图上留下了特有的色彩。

  运河长江印刻了无锡筚路蓝缕的创业文化。运河长江的一往无前,赋予了无锡“韧”和“刚”的创新品格。3200多年前,泰伯披荆斩棘、奔赴吴地,开凿了中国首条人工运河泰伯渎,打通了“一渎九泾”运河长江水系网络,为江南的富庶繁华打下了基础。回顾无锡的发展历史,从“长江探源第一人”徐霞客,到奋斗者号探秘地球“第四极”,从2500多年前“最牛创业团队之一”的吴国击破强楚、建都阖闾,到40多年前乡镇企业家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开创了乡镇企业的“苏南模式”,变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创业的精神和气质。“认准了就要搏一搏”“办法总比困难多”……敢为人先敢拼闯、“四千”精神啃硬骨始终是无锡文脉最为鲜明的注脚。

  运河长江造就了无锡诚信创新的工商文化。运河长江的商贾汇聚,不仅造就了无锡繁荣的工商盛景,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了锡商务实重工、诚实守信的成长之道。“固守稳健,绝不投机”“经营事业,诚信第一”“戒欺”不仅仅是锡商代表荣德生的座右铭,也是广大锡商的制胜法宝。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就形成了纺织、缫丝、粮油等三大支柱产业,涉及20多个工业门类,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广州,位居第三,产业工人总数位居全国第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从江南小城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工商名镇,被誉为“小上海”。更具特色的是,无锡工业始终以运河为轴线,形成了烟囱林立的“工业走廊”、商业繁华的“水上市场”。从1895年杨艺芳、杨藕芳兴办第一家机器纺织厂业勤纱厂开始,运河水网沿线建成各类企业超300家,银行金融机构超30家,丰富的工业遗存至今仍然是无锡城市独有的风貌。无锡的实业经济也依托长江出海扩圈,将业务拓展到上海、天津等地,仅荣氏集团的面粉产量就占全国的20%,布机产量占全国的29%,“兵船”“金双鹿”等品牌更是享誉海外,发达的制造业让无锡成为一座真正的“工商名城”。

  运河长江涵养了无锡崇德重教的历史文化。运河长江的水网自带精巧的江南文化特质。从苏轼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到纳兰性德的“江南好,真个到梁溪”,无数的文人墨客在这里咏叹江南的秀雅。运河水网中的广闻博见,培育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繁茂昌盛的书院文化,从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无锡这片土地上至今仍有东林书院、安阳书院、二泉书院、蒋子书院、东坡书院、暨阳书院等一批大书院遗存,打下了崇德重教的文化根基。近代以来,运河长江开放包容,更为无锡带来了开眼看世界的教育视野。根据数据统计,自开办新学以来,无锡学校就从400多家飙升到890多家,以实业反哺教育、以教育赋能实业,让无锡文化在多个领域领风气之先,出现了全国最早的国学教育机构——无锡国专;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白话报纸之一《无锡白话报》;涌现出了陈翰笙、薛暮桥、孙冶方、潘序伦、周小川等经济学家群体,李绅、尤袤、顾贞观、孙洙、刘半农、钱锺书等文学家群体,徐寿、华蘅芳、钱伟长、周培源、王选等科学家群体,唐文治、侯鸿鉴、顾毓琇、蒋南翔等教育家群体,华秋萍、华彦钧、刘天华、杨荫浏、王莘等音乐家群体,徐悲鸿、钱松喦、吴冠中、周怀民等画家群体,薛福成、许钰、沙祖康、陈志方等外交家群体,几乎覆盖了文化所有领域。各类人才集结式喷涌、诸多成果开创性发现,让无锡成为著名的“教授之乡”“院士之乡”,在全国文脉的赓续上占有一席之地。

  毋庸讳言,我们所看到的仍然只是这座“富矿”的冰山一角。由于历史因素等原因,运河长江风貌整体性仍显不足,重点不够聚焦、意象不够鲜明,在系统性保护、创造性利用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运河长江链接过去,也必将通向未来。

  面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传统江南语境,无锡何以江南?运河长江是答案所在。

  面对“千舟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江南建设,无锡何以“C位”?运河长江是关键所在。

  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还是需要以更高的视野格局,重新校准运河长江在江南文脉的核心定位,真正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统领,重塑空间形态、重铸人文风貌、提振精神气质,凝练城市品格,真正用历史的经典,重塑现代的精彩。

  打造新时代新经典,需要以更大格局画好运河长江“点睛之笔”。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化需要有拳头产品”,对于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同样如此。

  一方面,以工匠心重塑好核心地块。围绕创业文化、工商文化、历史文化等元素,科学保护惠山古镇、徐霞客故里、中山路环线、老东门片区等运河长江沿线重点风貌群落,科学规划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打卡胜地”“创意硅巷”,精心设计一批“网红品牌”“网红产品”,真正让运河文化、长江记忆成为有热度有亮度、可追寻可触摸的江南铭牌、江南印记。

  另一方面,以卓越心打造文化地标。在无锡美术馆、无锡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无锡交响音乐厅、江阴国乐岛等重大项目中,始终要以未来的“国保”的标准定义定位,推动“文态、生态、形态、业态”有机合一,撬动文化形态迭代升级,真正建设激动人心、汇聚人心的人文地标。

  打造新时代新经典,需要以融合理念锻造运河长江“实力之新”。文化资源只有用起来,才能活起来,才能传下去。要从青年的视角推动历史更好地融入现在和未来,打造更多“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复合空间,让城市为青年倾情、让青年倾心,真正打造让人“会心一笑”的精彩城市。

  将历史文脉融入现代城市。统筹做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文化遗存保护与城市更新、新城建设等有机融合,树立“全域推进”“集群发展”的理念,通过“拆违、改旧、补绿、治乱、增配套”等方式,协调推进历史保护与新片区开发,积极谋划产业和业态布局,在“保”中“用”,在“用”中“保”,真正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将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将运河长江的文脉元素融入日常、融入生活,全方位打造“一街一景”, 让城市大街小巷涌动着设计感、时尚潮、国际范,营造让人看一眼就喜欢、越细品越有味道的城市意境。推动非遗、藏品等文化元素进综合体、进社区,打造更多无边界文化空间,真正用江南风物彰显城市暖的表情、美的追求。

  将历史文脉融入现代产业。统筹文脉保护和科创建设,在“两山一湾”等运河长江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中,科学谋划科创载体空间,把滨江、临湖、枕河最好的资源留给科创,把科创载体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考核监督当中,真正让江南文脉的“引力场”成为科创发展的“磁力场”。

  打造新时代新经典,需要用创新战法重塑运河长江“时代之韵”。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东西也得会吆喝。

  让重大活动有“高人气”。持续办好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今夜‘梁’宵”、太湖艺术季等重大活动,创新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式的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创排更多时尚化、年轻态的文化产品,精心设计更多的网红打卡点,真正让活动有人气能扩散。

  让文化产品有“高颜值”。文创研发要摸清市场风向和年轻人兴趣偏好,多一些“少年气”,真正让文创产品“玩起来”。学习借鉴重庆、长沙等地网红产品“品牌发现—本土营销—线上制造网红气质—线下营造排队氛围”的“生产流程”,用好无锡影视传媒的时尚流量,借力基金力量扩散布局,让运河长江的文创产品走进时代主流消费人群的生活。

  让文化宣传有“高效应”。用好用活传播矩阵,高频次做好媒体宣传,综合运用影视剧等现代表现方式、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网络直播等互动手段,找准着力点、兴奋点,虚实结合进行策划,把隐藏在能工巧匠手艺中、博物馆库房中、古镇小巷中的运河基因阐释好、开发好,把运河长江故事讲得更出彩、更精彩。

  作者:顾必成

  【系无锡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副局长】

标签:长江;无锡;运河
责编:dai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