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轨道,两行文字,让文化“动”起来。12条线路,50个站点,让春联“跑”起来。“2023南京地铁挂春联”活动以“地铁+春联”“版画+生肖”为首创路径,将书法、楹联、版画、地铁等元素有机结合,合计张贴500多副春联、500多幅版画和6000多个福字,覆盖南京12条地铁的170多个站台,并精心打造了10号线“金陵四老书法专列”,4号线“玉兔迎春艺术专列”,3号线“福满金陵新春专列”,展开了一副流动的城市人文新春图景。本次活动时间从2023年元旦持续到元宵,一个覆盖元旦、春节、元宵节三个传统佳节的“新”年俗由此落地生根,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做出有益探索。
“融”:创新与传统齐飞,文化共时代一色
古今交融,墨香晕开。南京地铁10号线“金陵四老书法专列” 以“金陵四老”——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四位当代书法大师命名,四位大师的肖像、创作生平、代表作品、签名在车厢内熠熠生辉。孙晓云、言恭达、俞律等百余名当代书法名家为专列写下风格迥异的楹联作品,与“金陵四老”的作品交相辉映,字里千秋,营造出古今交融与碰撞的艺术氛围,展现出了中国书法文化的薪火相传。
书画交织,异彩纷呈。中国素有“书画同源”之说。南京地铁各特色专列搭载一幅幅红彤彤的喜庆对联、各种憨态可掬的生肖版画兔和书法家们亲手题写的“福”字,将楹联、书法与版画交织呈现,楹联的声律美、笔墨的抽象美和版画的印痕美,送来新春的美好祝福,让市民们沉浸在艺术熏陶和过年的喜庆之中。
版画与生肖结合,焕发光彩。南京地铁4号线“玉兔迎春专列”内陈列了出自全国近百位著名版画艺术家之手的近百幅版画兔,为民众打造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玉兔春景图。将版画艺术与民俗“样式”生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艺术与民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构思极为新颖与独特,这在南京是首创,也是版画的首创。
时代与文化融合,谱写华章。本次活动所征集的楹联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亲切感,巧妙地与南京地铁的站名、典故相结合,创作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莫愁湖站的“湖漾清波,古城不老;棋开新局,前路莫愁”,将莫愁湖地铁的站名与湖景融入其中。“江山就是人民,旗随马啸更千里;幸福来于奋斗,车趁鸡鸣第一班”,立意高远,充分展示了老百姓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期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楹联创作与新时代相融合,让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得以焕发。
“媒”:地铁与网媒共跑,年味与惠民不断
在历史文脉中寻找符号,在百姓生活中表述场景,在社会变迁中确认逻辑。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表达与传播,讲究文化自信的立意与守正创新的价值。本次活动,以地铁为载体,以文化为媒介,用创新想象力激活文化向心力,用立体传播矩阵增强声量与声效。
地铁+春联,让千载人文“跑”起来。地铁正在成为市民尤其年轻人集聚的新生活场景,地铁公共文化空间也正在成为城市的特殊名片和对外形象的集中展示窗口。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及城市文化的媒介和载体作用,牢牢把握住了地铁站人流量大、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传播效力高等特点,让地铁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让行进中的市民,能够驻足领略“中国文学之都”——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资源和人文氛围,让金陵千载人文“跑”起来,让城市文化记忆走入大众心中。
网媒+纸媒,让传统文化“火”起来。2023南京地铁挂春联”活动,汇聚跨媒介资源,共建多方合力的立体传播矩阵。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南时报社为宣发主力,在报纸、微信公众号平台、视频号、抖音短视频平台等多媒体渠道,及时跟进并报道活动动态、作品赏析、艺术家专访,并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相结合的传播样态,迎合受众多平台的媒介使用习惯,增强了传播的声量与声效,对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起到了关键作用。与之同时,“南京地铁”“中华楹联”“江苏省楹联研究会”“文化产业周刊”等微信公众号同步引用、转发与推广,形成了传播合力。此外,乘客们通过扫描专列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参与极富年味的互动小游戏,生成新春拜年海报,将其发送好友,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线上+线下,让文化惠民“润”心田。与线上“年味”同步开展的还有一系列线下惠民活动,南京地铁3号线“福满金陵新春专列”联合了支付宝、南京金鹰国际集团等单位,面向市民推出了一系列惠民“福气”大礼包,活动期间通过扫描车内二维码,或在支付宝平台搜索“福满金陵”即可进入活动页面,在活动中可领取诸多出行和消费优惠券。在南京浦口,玉兔迎春、“浦”福到家、奋发“兔”强迎新年、“福”满浦口等互动性惠民活动同步启动。
“融字当头”,以传统之薪,燃当代之火。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多元艺术形式的跨界演绎,多圈层跨媒介的传播策略,让兔年的美好祝愿“跑”到人们的心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
姜照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马 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周麓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