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为地方性法人银行,主要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及满足本地群众消费需求。近年来,随着农商行普惠金融的大力推广,经营压力的逐渐增大,在业务快速拓展的过程中,部分异地客户为了掩盖自身真实用途,注册无真实经营的营业执照,申请经营性贷款,人为规避农商行准入要求,套取普惠信贷资金。
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从发现、识别、预警风险的角度出发,如何防范人为规避银行准入,防范信贷风险,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
一、案例导入
异地自然人客户,在本地领取营业执照后,无真实经营,利用当地营业执照为主要条件,向农商行申请贷款,人为规避准入要求;有些客户甚至利用部分客户经理对抵押类贷款的“偏爱”,接受新购二手房产抵押,骗取信贷资金。
这类情况一般有以下特征:从借款人来看,户籍非本地或申请贷款前迁入本地,经营场所和工作地点均不在本地。自身无稳定工作单位,资产证明也为外地房产证明等不易核实的资产。多为3人以上组团申请或中介转介绍、几人的营业执照办理日期、经营场所、经营范围等要素类似。从营业执照来看,主要为建材销售、施工队、物流服务类公司等,大多无固定经营场所要求,客户经理上门调查时无法准确核实其经营状况。从贷款时点特征来看,营业执照办理一个月以内,新办借记卡(用于贷款资金结算)。从借款金额来看,金额基本在支行的审批权限内。从贷款用途来看,因借款人无真实经营,往往通过伪造上下游经营合同,虚构信贷资金用途;资金也支付至他行账户,无法追踪流水信息。从担保措施来看,担保人非本地人或抵押物为新购得的房产。从贷后检查来看,借记卡除贷款资金及每月还息资金外,无其他资金往来;每月还息资金由他人转入。
二、排查方式
可以通过建立系统模型的方式进行排查:
客户准入排查模型:一是依据借款人身份证号码,排查非本地户籍、新发放贷款数据信息;二是提取新办营业执照的注册日期30天内即申请贷款的客户信息;三是提取营业执照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四是筛选借款人在银行申请贷款前无结算资金往来的数据。根据疑点数据查看借款人详细身份信息和借款申请材料,确认是否符合信贷准入要求。
贷款用途监测模型:一是通过分析账户流水,关注信贷资金流向情况,是否流入房地产、股市等禁止性领域;二是结合借款人账户往来、交易对手、交易金额等,综合判断借款人真实经营情况。
还款来源分析模型:每月扣收贷款利息前,借款人账户均自他人转入与扣息金额相当的款项,贷款资金疑似转借他人使用。
三、防范措施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发展普惠金融是农商行的职责和使命。但是拓展业务的同时,也要多措并举,防范异地客户虚构经营场景,套取信贷资金,防范信贷风险。
做实贷前调查:一是上门实地调查、走访,与借款人提供的经营数据及证明材料交叉验证,确保其经营情况真实可靠;二是对保证人的担保能力、抵押物的权属取得情况进行核实,特别是新取得产权证的二手房,查看购房合同、核实购房款的支付情况,防范抵押物纠纷。
严格贷时审查:认真审核贷款用途证明材料,分析上下游合同的合理性,按照实贷实付的原则,做好资金支付管理。
强化贷后检查:一是加强流水跟踪,查看贷款资金支付情况,是否流入限制性领域;二是通过凭证查验、实地走访、实物盘查等方式,查看资金用途的合理性。
加强系统监测:利用审计系统筛查非本地户籍借款人账户无经营往来交易、还息资金来源于他人、多人贷款资金转入同一人账户等疑点数据,认真分析核实,发现异常及时处置,防范或化解风险。
句容农商行 薛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