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2月22日晚,在江苏城市频道播出的《江苏最美人物》节目中,江苏永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州退役军人王顺利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王顺利坚持无偿献血23年,共计捐献全血32次、捐献血小板396个单位,总量超8万毫升,点亮了数万人的“生命之光”;他设立“顺利‘悦’读计划”,让偏远农村的儿童周末有书读、假期有文娱,打开了千余儿童的“希望之窗”;他带头筹建战“疫”先锋队,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并组织所在律所积极捐助抗疫资金,书写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从迷茫到坚持
作为一名律师,王顺利立志通过自己的专业惠及更多的人。他定期走进市监所中心开展普法教育,教育鼓励失足人员改过自新,还经常到学校和社区向青少年普及法律法规,打牢青少年思想教育根基,并积极开展“拥军+普法”活动,年均解决军营涉法问题20起以上。
不仅如此,王顺利还积极响应国家无偿献血的号召,1998年,他跟随部队战友一起伸出手臂,第一次接触到了无偿献血这一公益活动,后来他逐步了解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开始定期献血。
“刚开始做公益的时候,我也遇到过迷茫。”王顺利说,有人嘲笑他傻,有人质疑他作秀,大家的议论让他一时间陷入困惑,不知道还应不应该坚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王顺利在昆明火车站遇到了一位东北大姐,还有半小时就要上火车的她,却撸起袖子直奔献血车。“我问她,在外地献血,你在老家如果用血报销手续很麻烦,为什么还要在这献呢?这位大姐随口就说,献血献血,就是献给别人,没想过给自己!”王顺利说,刹那间自己脸红了,陷入沉默,自己做公益是为了出风头,还是为群众干点实事?经过一番拷问,让他打开了心结,献身公益事业的信念更加坚定执着。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因为自己的坚持,王顺利被聘请为“徐州市无偿献血爱心大使”,但他始终认为:“公益不是自己做了多少好事,而是唤醒了多少人的爱心。”
有一次,王顺利在献血屋开展志愿服务时,看到一名当日年满18周岁的女孩在献血,一旁陪伴她的母亲泣不成声,原来因为血荒,女孩的外婆要做手术等着用血,家里只有这个女孩的体质可以献血。看到这一幕后,王顺利心痛不已。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无偿献血的益处和意义,王顺利决定开展无偿献血宣传。2013年冬天,他从徐州出发,骑行千余公里,在多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由于气温低、路途长、携带资料重,王顺利身上的汗顺着衣服流到裤脚,结出了冰疙瘩,但王顺利没有放弃,一路上各地献血志愿者的鼓励和响应也成为了他开展无偿献血宣传的动力,大家骑着单车拉着横幅一路宣传,已然让冬日寒风成为了生命的春风。
坚持献血不间断,坚持献血宣传不间断,如今,在王顺利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23年,王顺利共计捐献全血32次、捐献血小板396个单位,总量超8万毫升,相当于16个成人血液量,同时王顺利还牵头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3支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在献血的同时开展宣传活动,年发动献血人数超过5000人次。
从一点光到一团火
2022年春节前夕,京庄小学里传来孩子们清脆的笑声,王顺利带领顺利“悦”读计划的爱心志愿者们联合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向京庄小学的留守儿童捐赠了10000多本图书,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读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让偏远农村的留守儿童周末有书读、假期有文娱,是王顺利开展公益活动的又一期望。2019年,他设立了“顺利‘悦’读计划”,除了为孩子们捐赠图书外,还通过开设各种体验课程,开阔农村留守儿童的视野,提高阅读兴趣。
此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王顺利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动身边群众,带头筹建战“疫”先锋队,帮助金龙湖社区工作人员查验“两码”、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并主动参与82所中小学、教育机构及单位的消杀任务,成为了防疫线上一抹靓丽的志愿红。
公益路上,王顺利用他的一举一动不断影响着身边人,收获了一群又一群新“战友”。“做公益的道路永远没有尽头,这是我一生都会坚持做的事!”王顺利说。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许尽义 特约记者 王应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