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管家”为古城保护更新添新兵、赋新能
2021-12-22 20:2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郑丽丽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古城是苏州最亮特色和最靓品牌,也是城市的精髓与灵魂所在。古城中大量背街小巷,既承载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也集聚了治理更新的“疼痛点”。

  作为典型的背街小巷,中街路片区内有“五街十巷”,错综复杂的街巷形态、开放式的生活区、无专业物业的管理是街巷社区的一大特点,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解决古城内开放式背街小巷的难点、痛点,金阊街道选取中街路“五街十巷”区域为试点,创新探索“巷管家”模式。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微提升”等一系列措施,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优化民生服务,实现古城“烟火气”、城市“洁净美”与街巷“古韵味”和谐共生。

拆!变隐患为安全

  “我在自己家外面搭个厨房,也没占多大空间,怎么就变成违建了?”近期,“巷管家”在日常排查中发现,家住汤家巷57号的居民私自搭建了1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用作厨房,居民态度强硬,拒绝拆除。

  “巷管家”第一时间联合相关执法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坚持不懈上门进行沟通,经过反复劝解,该居民终于同意配合拆除。考虑到户主年龄较大、行动不便,“巷管家”及执法队员们主动上门帮助户主清理厨房内的杂物,最终将两处违建厨房顺利拆除,并对违建破损墙体重新进行粉刷、修复,美化背街小巷老旧房屋。

  “巷管家”团队运行一年来,辅助城管部门拆除私搭乱建357处,共计6880平方米,并腾设5000余平方米的机动车综合停车场,安装非机动车物理隔离桩1300处,设置了非机动车充电车棚41处,新增了智能充电桩500余座,助力古城街巷去“乱象”、提“形象”。

修!使烦扰成风景

  “能不能帮忙处理一下,家门口的两棵枇杷树不仅天天掉落叶难以清扫,而且严严实实挡住了阳光,不仅晾晒不方便,天气冷了,房间里暗沉沉的,心情也不好。”近日,家住养育巷通和新村5幢的顾先生向社区管家反映了这一问题。

  “巷管家”知晓情况后,第一时间让绿化人员去现场查看了解情况,讨论修剪方案,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将遮挡居民阳光的多处树枝进行了修剪,让暖阳又重新照进了居民的家中。

  除了对背街小巷日常巡查与绿化修护,“巷管家”还通过“微改造”,在干净整洁的基础上实现街区美化、绿化、文化的多效提升,将卫生死角改造为“街心公园”,补种绿化3000余平方米,增添美化墙绘40余处,新增景观小品20余处,增设文化橱窗5处,增设各类文化标识300余处,打造特色精品街巷数条,实现了街巷气质与颜值的有效提升焕新。

建!让需要“一键到家”

  今年夏天,智能安防平台收到包衙前33号一键呼叫告警。“巷管家”接到呼叫后第一时间赶往居民家中,发现是一位年岁较高、行动不便的老人突感身体不适,急需去医院。“巷管家”细心地抱着老人下楼,一路护送推着轮椅去医院。到达医院后,“巷管家”在一旁耐心等待,在老人就医结束后再将老人安全护送回家。

  考虑到中街路区域老年居民较多,为实现危急时刻的“一键到家”,“巷管家”深入推进智能安防预警和处置平台建设并24小时值守,居民有需要时可“一键呼叫”。迄今,已处理20余起居民“一键呼叫”的紧急需求。

  此外,依托“巷管家”项目,金阊街道为各类居民群众安装NB无线烟感594处、防倾斜报警器32处、可燃气体探测器461处、电气火灾探测器645处,为区域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建起了“防护墙”。

  “巷管家”实施一年来,探索出了城市更新与基层治理的诸多经验。接下来,金阊街道将扩大试点,持续探索,进一步实现古城特色彰显、名城文脉活化、城市韧性提升、公共服务创优、治理智慧创新,为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贡献金阊力量。

  郑丽丽

标签:管家;背街小巷;街巷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