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一条山塘街,半座姑苏城”,始建于1912年的苏州市山塘中心小学校甚为有幸,始终有缘与山塘这条秀美古街相伴。校园内大到整体布局,小到栏杆窗格,无不体现着苏式建筑的特色;从门楼到遗址公园,到陕西石狮,再到功德碑和碑刻廊,移步换景之中,百年老校韵味尽显。
【千年古街百年校】
公元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他修河筑堤,“始开山寺路,车马往来频”,自此有了山塘河和山塘街。1741年(清乾隆六年),位于山塘街金家弄西侧的陕西会馆建成,又称全秦会馆。1912年,苏州市山塘中心小学校开办,于是有了千年的古街、三百年的会馆、百年的学堂。
在学校临着山塘街的校门外驻足而望,能看到恢弘的陕西会馆门楼,方形门洞刚好嵌进“山塘中心小学”斑驳古旧的缃色匾额,被称之为“商教一体”。
【会馆风云日月浮】
山塘中心小学校史无法绕开“商教一体”这个特点,不论旧址、新址,都借会馆为办学之所。
岭南会馆,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建造年代最为古老的会馆之一。因时代风云变幻,学校曾几经兴衰。至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教育为先,学校发展终于逐渐步入正轨。2009年学校易地新建,迁入建于1741年的陕西会馆,学校立足此址蓬勃发展。
【古迹有形镌沧桑】
山塘的碑楼墙石犹如一处处“活化石”,向世人讲述着学校变迁的历史和不变的文化底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陕西会馆牌楼上精美的磨砖雕刻,檐下饰磨砖斗拱,秀雅中透露沉厚。一对莞尔微笑、娇憨有趣的石狮子,三块沧桑斑驳的石碑,记载了会馆近三百年的历史……正是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迹,构成了学校底蕴深厚的有形文化“风景线”。
【润露小树终雄茂】
历经百年,小树遍植,一批又一批学子从山塘百年文脉中汲取精髓,在大江大河中乘风破浪。王珮瑜,中国京剧新生代的领军人物,新时代京剧艺术优秀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李少鹏,著名书法家,与其兄嫂并称“书坛三杰”,传为吴地美谈……
近年来,学校坚持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内涵发展的办学之路,书法和京剧教育更是在山塘学子心中埋下了文化的种子。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守正出新,积极探寻百年老校的文化样态,呼应时代变迁的节拍,传承独有的校园文化传统,在山塘这方水土上毓养更多的苏式学子。
李映婳 侯敬奇 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