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自践行苏州市“三定一督”垃圾分类模式以来,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内马路社区已经在多个小区成功推广垃圾分类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是,在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街道、社区、物业和广大居民一同努力和克服,才能取得垃圾分类的长久胜利。近期,姑苏区内马路领秀江南小区垃圾分类清洁亭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该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新阶段。
垃圾分类的推动从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最初选址开始,吴门桥街道、内马路社区和领秀江南物业就反复沟通和调研,根据领秀江南的居民数和垃圾倾倒的实际情况,设置了4个垃圾分类清洁亭。
清洁亭选址确定后,物业在小区内进行了公示,并通过发宣传单、电话沟通等方式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然而在垃圾清洁亭动工后,依旧出现了问题。东区一家住三楼的居民向社区反映,清洁亭的位置离他家窗户太近,担心会有异味。接到居民反映后,社区和物业立即上门听取居民的诉求,并现场制定解决方案,物业答应铲掉部分草坪将清洁亭向北移数米,拉开和居民楼的距离。
垃圾分类清洁亭顺利建成,相关知识也在有条不紊的宣传中,但是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社区和物业一刻也不能放松。双方经过讨论,根据实践经验,确定“用服务赢得居民信任,推动垃圾分类进行”的工作方针。
别看清洁亭小,它可是五脏俱全。亲水吴门垃圾清洁亭集吴门桥街道半年以来垃圾分类经验之大成,屋内配置太阳能照明设施,环保节能,屋外配置洗手池,物业也贴心地配置了抹布,方便居民厨余垃圾破袋后洗手去污。
良好的硬件也要配上人性化、接地气的措施,才能发挥最好的功效。有备才能无患,物业根据前期收集的居民担忧的问题,由物业胡经理亲自对督导员进行专门培训。例如,居民最担心封闭的清洁亭会产生异味,针对这个问题,物业要求督导员及时对垃圾桶进行冲洗,定时对清洁亭地面拖洗,保持垃圾屋的洁净。
领秀江南垃圾分类清洁亭投入使用首周,社区和街道的工作人员不仅通过物业和督导员了解情况,也来到现场值班督导和巡查,第一时间了解垃圾分类进程。
“旧电池扔哪里?”一位居民阿姨从电瓶车上拿出一包旧电池,督导员还没反应过来,阿姨就看到了清洁亭旁的旧电池回收柜,熟练地将旧电池投入,“前两天看到有了旧电池回收柜,我就特意整理了下家里的旧电池,非常高兴能参与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分类“小革命”,检验社区基层“大治理”。内马路社区党委书记金枫表示,推动垃圾分类,不仅需要物业的支持、社区的协调和街道的统筹,更需要每位居民的参与。内马路社区将继续调动居民积极性,建设垃圾分类新社区。曹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