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还没走到虎丘街道湖田社区丹阳码头26号,就能看到门口排起的长队,好几个居民手拿藤椅在等着,原来今天是曹正全师傅来丹阳码头修补藤椅的日子。
今年51岁的曹正全是编织和维修藤椅的手艺人,在这一行已经做了二三十年。“做这行很费时间,平均每天只能修五六只藤椅。”曹师傅表示,现在需要维修藤椅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因此他特意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在修补的过程中,不断有居民来排队预约。“现在会修藤椅的人太少了,我们是好不容易才跟曹师傅约上的。”72岁的王老伯说。
曹正全16岁从盐城老家来到苏州拜师,当时学的是棕绷编织手艺,那时候棕绷很吃香,掌握了这门手艺养家糊口完全没问题。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席梦思”取代了棕绷,导致他差点失业。为了赚钱养家,他的工作重心变成了做藤椅。“藤椅还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老苏州人喜欢,藤椅坏了,也舍不得扔,就拿过来修修再用。”曹正全说。
编织藤椅看似简单,其实很花功夫,一张藤椅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全靠一根一根的藤条编织而成。“做藤椅要先搭出一个框架,四根竹子经过火熏变软弯曲制成四根椅腿,再用竹子搭出座位的架子,然后把藤条缠绕上去,再进行编织。”曹师傅告诉我们,制作藤椅最为重要的就是“力”。一把结实耐用的藤椅,全靠自身的力气把藤条牢牢地缠紧在一起,缠不紧的藤椅很容易散架。
和很多传统手工艺行业一样,做藤椅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境遇。曹正全说,目前在苏州,会做藤椅的人寥寥无几,曾经有人学了几个月就放弃了,“做这一行太辛苦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曹师傅边说边伸出了他满是小伤口的手。使用的藤条每次都要过一下水,曹师傅的手经常浸泡在水里,变得又肿又红。曾经有人劝他从事批发生意,藤椅做出来之后批发出去,但都被他拒绝了。
“批发卖的藤椅看中的是数量,质量远没有我用2天时间做的藤椅好。”即使再难,曹正全也没有想过要换别的行当,只要做得动,有人需要藤椅,他都会一直干下去。
胡沐易 孟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