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走在如皋市城南街道的乡村陌野,乡村道路平整通畅,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幅充满乡愁乡韵、乡土乡情的田园诗意画卷舒展在眼前。
时下,为了巩固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街道创建成果,打响2023年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第一枪,使乡村环境“绿起来、和起来、美起来”,如皋城南街道以治沙精神为引领,坚持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持续推进绿美乡村建设,让美丽覆盖所有人、让文明覆盖所有人、让幸福覆盖所有人。
以“小美”带动“大美”,让村庄美上加美
悠悠的河水从村旁流淌而过,走进城南街道肖路村,最醒目的是在重点路口处设立的样式多样的法治和家风家训主题标牌:“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河湖保护千秋业,生态保护万民心”……肖陆村党总支书记陈荣庆深有感触地说:“今年以来,我们利用‘边角地’打造特色‘小公园’,通过增加文明标牌、放置垃圾分类亭、公益小品等方式,营造随处可见、有声有色的文化生活,让大家感受到浓郁的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城南街道,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完成的“小游园”有8个。过去隐藏在乡村角落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经过合理利用,改建成一个个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浓厚了乡村文化氛围,助力了美丽乡村建设,让居民体会到家门口的“幸福感”。与此同时,持续打造符合农村百姓生活特色的微景观,力求做到“一村一典型、一村一特色”。
以“文化墙”绘出“文化强”,绘就美丽新画卷
“政策宣传墙”“乡村振兴墙”“文明新风墙”……一幅幅立意精巧的彩绘惟妙惟肖,配上清新明快的宣传语、顺口溜,这样的墙面彩绘在城南街道各乡镇比比皆是,形成了“村中有画、画中含意”的整体风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教育着广大群众的言行,引领着他们积极向上。
“现在出门见画、行走观景,心情舒畅了,精气神都变好了。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也都开始自觉地爱护房前屋后的环境了。”提起村里的彩绘文化墙,新庄社区村民王晓梅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
当下,文化墙已成为城南街道文明风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传播者”,在各村社区文化广场、道路沿线、开阔地带空白墙体和民居墙体,都能见到多姿多彩的乡村文化墙。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又美化了全村的人居环境,让村民喜闻乐见、让村庄美上加美。
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兑出治理新动能
“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我已经攒了三百多个积分来换东西,村里面还张贴红榜表扬我们,心里更高兴!”谈起积分制,新华社区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有了看得见的数字约束,“墙上挂字”变成了“阵地实绩”,新华社区文明素质、村风村貌、社会活力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悄然变化。
在积分制的“积”发下,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自觉维护村居环境的风气也在悄然形成。稳步推进生态河道打造,所有改厕户旱厕全部应填尽填,整治庭院4.34万户,清理公共空间乱堆放5065余处,清理建筑垃圾97400吨,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村民们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自动自觉维护村里的整洁环境,形成“环境整治—积分评星—兑换实物—环境优化”的循环正向激励。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接下来,城南街道将继续采取系列措施,紧紧依靠群众,打造干净、舒适、整洁、美丽的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村民们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黄艳秋 王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