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日,南通市海门区包场镇“文明纾困站”调解工作室同时收到三面锦旗,难能可贵的是,三面锦旗出自同一起案件的三方当事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海门司法局积极发挥法治在加强基层治理、服务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致力打通社会治理“末梢神经”,激活“法治细胞”赋能乡村振兴,有效提升了海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当好基层法治的“护花使者”
“胡校长,我们学校里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暑假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希望你能给他们讲讲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暑期来临前,悦来初中邀请该校法治副校长胡越给学生们上法治课。同一时间,各校的法治副校长们都不约而同地收到邀请,正余开展《民法典》与《未成年人保护法》讲座,用《民法典》护航青少年成长;四甲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守护好学生的“钱袋子”;包场讲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法治课堂别开生面、互动性强,每一节法治课堂都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基层校园,细心呵护着祖国的未来。“散学典礼进行法治教育尤为必要,开展法治课堂,能确保同学们过一个平安、快乐、充实的暑假。”悦来初中邵校长说。
点燃乡村振兴的“法治星火”
“张大妈,过两天村里举办养老反诈讲座,你到时候过来听听”“李大叔,你家小娃放暑假了吧,水边不要让他去哦,多注意安全”这是普新村“法律明白人”倪天豪又在村里走访了。“法律明白人”如满天星,低调平凡,星罗棋布,是基层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年以来,海门区司法局紧紧围绕提升乡村依法治理能力目标,按照每网格不少于两名“法律明白人”总体要求,高质量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共培育“法律明白人”2040人,有效覆盖全区所有网格。各乡镇有序开展了“法律明白人”证书及徽章发放仪式暨“法律明白人”培育会,证书和徽章的发放,使得每一位“法律明白人”更具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扩大“法律明白人”的社会影响力,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点燃法治乡村建设的“星星之火”。
绘就法治乡村的“缤纷画卷”
骄阳似火,一场雷阵雨沁入心脾,让酷暑难耐的夏季多了丝丝凉意。但这场雨却让普新村的黄某烦心不已。原来,黄某与唐某是邻居,唐某家地势高,黄某家地势低,一到下雨天,唐某家养羊的污水全部流向黄某家,味道难闻,影响黄某出行,由此引发纷争。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重大决策的制定,都离不开法治思维的运用。悦来镇将“悦月评”引入“援法议事”,说理评议团成员开会,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协商、决定、办理、管理、监督基层群众自治事项。这是海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举措。普新村说理评议团成员评议后认为,基于《民法典》对相邻权的规定,唐某养羊要保护周边环境卫生,做好雨污分流,经常清理羊粪,而不是任由污水流向其邻居家门前,造成气味难闻的问题。在评议团的说理下,唐某真诚向黄某道歉,表示以后一定注意环境问题,不给邻居添麻烦。基层离实际最近,也离困难最近,基层法治工作者要除“娇气”,弃“浮气”,添“虎气”,敢啃硬骨头。乡村治,百姓安。海门“援法议事”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全力打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乡村治理“新时尚”。(王锋 唐贞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