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生态环境光华路街道出妙招
2020-12-07 15:2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鲁德勇 江南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映入眼帘。街道作为政府单位的“神经末梢”,以前对于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看得到,管不了”,然而随着审批权的逐级下放,如今做到了“想管,该管,能管”。今天就来看看,对于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都出了哪些妙招。

  准确理解顶层设计,搭好环境整治骨架

  根据秦淮区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强化日常监管、突出重点区域、加大查处力度”三步走要求,通过污染查源、案例公布、街道评估将环境整治落实落细,切实强化治污能力。光华路街道认真理解和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将要求进一步细化为七个“一”:坚持每月一次调度;梳理一次问题;制作一张工作地图;列出一张清单;组织一次巡查;开展一次整治;落实一项长效机制,用七个“一”搭好大气污染、水污染整治骨架。

  科学研判污染形势,拟定环境整治方案

  科学研判流经街道的友谊河清淤、安江河去污情况,量身制定治理方案。光华路街道根据不同河流的情况进行设计,针对同一河流不同流经地段的地理情况、水文情况和两岸建筑情况综合考量,拟定整治方案。街道全方位搜集数据,辖区内重工业等污染性企业2个,确定13个建筑工地,41个餐饮、汽修、道路等主要大气污染源。通过梳理的问题清单,制作工作地图,精准定位整治内容,确定了“查处+上报+纳入征信”为基本框架的整治方案。

  (光华路街道大气污染防治示意图)

  全面开展督查考核,夯实环境治理地基

  治理好不好,关键看督考。光华路街道自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截至目前,共进行督查考核8次,处理环境治理案件229起,罚没12.7万元,开展环境整治座谈会6次,其中涉及水污染227次,大气污染2次。全面开展督查考核的最终成果是辖区大气污染度由40微克/m³下降到33.3微克/m³,水体污染度持续下降。坚持“一次巡查+一次整治”要求,每周必巡、逢乱必整,夯实环境治理地基。

  街区联动严格管理,拧紧环境治理螺

  光华路街道13个社区,119个综合网格、12个专属网格,通过严格内部管理机制,形成了“一次调度+一张清单+一项长效机制”的规范管理模式。针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每月进行一次人员调度,充分盘活社区资源,做到将小问题化解在社区;各社区列出一张工作清单,凡事留痕,工作透明,条目清晰,范围明确,做到将工作内容书面化、可视化,确保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开展片区雨污分流建设等。同时,街道探索了“河长+路长+通报”的新型治理模式,河长加路长全方位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街道综合执法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处理问题,做到密切街区联动,严格机制管理。

  生态环境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光华路街道将不断努力,打好这场环境整治攻坚战,绘就生态宜居的光华新蓝图。(鲁德勇 江南)

标签:整治;设计;光华路街道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