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西行掠影:“根”“魂”并举,黄河、长城与太行之间
2022-12-02 04:03:00  作者:高福民  
1
听新闻


文化山西行掠影:

“根”“魂”并举,黄河、长城与太行之间

□ 高福民

  “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名不虚传;黄河、长城、自然、文化、生态,美不胜收;为国家作出贡献的“煤炭大省”正在发力转型升级、文旅融合,耳目一新;环境、道路、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再走太行山,新时代的巨变,令人产生一种在这片焕发青春活力的大地上获得启示的惊喜、感动。

“长城长”

  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其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合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按照“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的原则构建总体空间格局,打造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山西在地理上位于我国三大阶梯状地形的第二阶梯中部的前缘地带,相对周边地域高耸挺拔,又处于大漠之南,秦汉之后是农耕与游牧民族两大文明形态的碰撞地带,对历朝历代的都城具有拱卫屏障作用。山西长城,分布在全省39个县(市、区),现存长城总长度1401.23公里,占全国长城资源的9.74%,其中明长城896.53公里,占全国明长城资源的10.13%。

“偏关不偏”

  从黄河晋陕大峡谷,来到山西忻州最北端的长城偏头关。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背靠长城。我们住的民宿一进门,墙上张贴着“大美偏关”的宣传画,画上端是“文笔凌霄塔”,下端为“乾坤湾”。门口就对着偏关城河,桥边竖着“黄河入晋第一县”的巨石。刚下过雨,桥下水流湍急,左冲右突。这条河的上游为季节性河流,每到汛期山洪猛增,但说也奇怪,第二天我们离开偏关时,河水就恢复了平静。跨过桥,就是偏关县城,老城门边有1986年所立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偏头关”石碑。

  一路所见乾坤湾、老牛湾和国家万家寨水利枢纽,亲眼目睹其巨变。登上城东山巅修缮的文笔凌霄塔,明代的空心层级塔,共11层,塔高35米,气势磅礴,依山建成了文笔塔生态公园,占地面积460亩;登上城西山岗上复修的护城楼,又名虎头墩,其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成为偏头关2000多座烽堠的统领,巍峨矗立,现辟为偏关县博物馆。

从杀虎口、走西口到“右玉精神”

  驱车前往朔州右玉县杀虎口。杀虎口,在右玉县东北部与内蒙古交界处,大道上有两个城楼连接的拱门,门额题“杀虎口”,两侧为长城。我们兴致勃勃登上城楼,走长城,这里东西两山对峙,形成天然关隘,“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要”。

  城楼、铜像旁边新建有走西口博物馆,还有西口古道。走西口要从康熙说起,征噶尔丹时为保障军需供应,允许山西商人随军贸易,由此旅蒙商贸发展起来,大量商人、农民去口外谋生,形成“走西口”。

  山西称杀虎口为西口,张家口为东口,走西口的出口不止是杀虎口,也不限于陆路,也有水路,但杀虎口是走西口最有代表意义的地标之一。“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一曲《走西口》,将杀虎口化为缠绵悱恻。《走西口》中太春唱道:“家无生活计,吃断米粮尽,手中无分文,不走西口怎么行?”商人运载货物,例需直赴杀虎口输税,不许绕避别口私走。与张家口、粤海关、京城崇文门及苏、杭、江宁三大织造一样,杀虎口直接隶属清廷内务府。民国成立前后,军阀混战,杀虎口逐渐衰落,特别是1921年京绥铁路通车,于是淡出历史舞台。

  充满意义的,有一个时代的话题——“右玉精神”。这次来右玉途中,车窗外可见两个特点:一是不远处的大山脊梁上,修复的文化生态明长城蜿蜒曲折,伏山而行;二是窗外绿油油的,这是右玉人创造的人类生态史上的奇迹。

  新中国初,右玉的林木绿化率不足0.3%,沙化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6.4%。来了一位外国专家甚至断言,这里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建议举县搬离。从县委第一任书记开始,拉开了右玉人坚持不懈植树绿化的序幕。“不信春风引不回,敢叫大漠换新天”,右玉县先后有20多任县委书记,唯一不变的是,每一任书记办公室都摆放着一把铁锹。右玉人一代接一代植树造林,把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满目葱茏的“塞上绿洲”。

“中华第一关”

  山西忻州的代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冒雨参观了代县文庙、阿育王塔、滹沱河湿地公园、边靖楼和中华第一关雁门关。边靖楼,位于代县县城十字街心,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典型的军事防御性建筑,用来瞭望敌情、击鼓联络、指挥作战,也有司鼓报时的功能。“边靖”,就是守边使之安宁之意,创建于明洪武七年,成化七年毁于大火,成化十二年重建,清康熙和嘉庆、道光年间都有较大维修,现存边靖楼仍为明代遗构。

  这里有新旧两座广武堡,已是交界的朔州山阴县境内,新城紧傍长城而筑,旧城在新城西,居长城之外。广武旧、新两城分别建于辽、金和明洪武、万历时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其中旧广武堡可追溯至战国,又是保存比较完整的辽代古城,距离雁门关仅6公里,是雁门关防御体系的一部分,现正修缮。山上就是不收门票、原汁原味的野长城,明洪武七年时的敌楼,现已风化成“月亮门”形的标志景观,顽强地矗立在风雨之中。

  雁门关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位于雁门关乡雁门关村东约100米,平面不规则形,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00米,墙体土砖石混筑,外侧包砖。有东、西二门,东门门额“天险”,西门门额“地利”,地势高峻,双峰斗奇。

“古城情”

  云冈石窟。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古称云中、平城,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文化古迹众多,首屈一指的是云冈石窟。

  景区前增设了昙曜高僧的铜像,画龙点睛,然后经过礼佛大道,左右各有13根雕满精美佛像的石柱;迎面一株菩提树,两侧是《帝后礼佛图》石雕,《帝后礼佛图》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浮雕,创作于北魏,被盗卖至国外;迈上七孔桥,左右各立一尊菩萨守护,桥下是人工湖;来到人工岛上以郦道元《水经注》中描述为蓝本复建的灵岩寺,寺中有五层方形石塔,四面雕有百余尊佛像,每一尊佛像各不相同,雕刻技艺精湛。以此构成云冈石窟的缓冲区域,布局和环境优美,既是对世遗的保护,又让人看得懂,喜闻乐见。

  大同古城。傍晚,我们住进大同古城旁边一旅店。起身出门200米,来到夜幕下灯火辉煌的代王府,演艺节目已开场,我们选择依次看对面的九龙壁、十字街心的四牌楼和魁星楼……明朝的代王府,以南京故宫为蓝本,朱元璋为第十三子朱桂建造了这座小故宫,这里传承了11位代王,也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个缩影。闯王李自成攻进大同,一把火结束了它252年的历史,唯九龙壁幸存。九龙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壁面九条龙翻腾于波涛汹涌的云海之中,下部为须弥座,束腰部位雕刻狮、虎、象、狻猊、麒麟、飞马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为复建,沿路见到尚未完工的代王府工地,然后沿和阳街登临城楼,古城的夜色很迷人。

  忻州古城、太原古县城和青龙古镇。山西的古城、古镇星罗棋布,不仅仅是因为平遥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定具有能够为拥有这种文化的人们提供生活信念和人生智慧的特质。一路所见的忻州古城、太原古县城和青龙古镇,各有特色,一条仅需半个多小时车程的太(原)忻(州)大道将它们以及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晋阳湖串连了起来。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末,唐宋时扩建,至清末形成完整城池,“四面城墙八座门”。经历史变迁,城墙四周仍有断壁残垣,现已修复。“忻州有个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普天之下晓得元好问的人或许不多,但“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词几乎无人不晓。

“太原美”

  山西的省会太原,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这2500年的起点,指的就是史书所记载的公元前497年,晋国正卿赵简子命家臣董安于精心营造晋阳城。赵简子是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家喻户晓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中,将狼追得躲进东郭先生口袋的少年将军就是赵简子。1988年,在太原南郊,一座古墓被发现,据考证,墓主人就是春秋晚期晋国的执政正卿赵简子。所以,太原城的开创者就是赵简子。晋阳,就是晋水之阳、晋水的北岸。

  晋商博物院。位于太原市府东街101号,是一座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人文历史性质的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8万平方米。分三个区域:前区为“山西抗战”专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全民族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胜利和重新崛起的历史转折点;中区为“天下晋商”专题,分序厅、晋商源流、海内称雄、汇通天下、万里茶道、晋商精神六个部分;西区以园林建筑景观为基础,形成开放式的区域游园,集文创产品、工艺展示于一体,通过唐、宋、元、明、清五个时代代表性建筑让游客在休闲中感受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

  “天龙山佛首归来”。2021年央视春晚的特别节目《国宝回家》,讲述了一个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太原天龙山石窟第8号窟北壁主尊佛首回归的故事,让国人兴奋不已。笔者这次到太原也有个心愿,就是想看看归来的佛首,因为十几年前笔者曾在当地文物部门的陪同下专程慕名游览天龙山石窟。2021年7月,佛首入藏新建的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基本展陈是“复兴路上,国宝归来”展,从日本回归故土的佛首为核心展品,综合运用珍贵文物、历史图片、数字复原、3D打印石窟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讲述天龙山石窟文物流失与回归历程,展现流失文物调查研究、考古发掘、修复保护最新成果。

  (作者系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高翔协助完成)

标签:虎口;走西口;长城长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