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大运河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协同建设的意义
2022-11-11 10:39:00  作者:贺云翱 干有成  
1
听新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及文旅融合的基础和宝贵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是大运河和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省,建好用好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对江苏具有多方面意义。

  港口风采

  一是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大运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标志性文化符号。江苏是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的水运网络中心区域,大运河沟通南北,水运体系遍及全省,顺长江、淮河及海洋通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也在江苏境内孕育了一批重要港口城市如南京、镇江、扬州、苏州、常州、南通等,它们同时还是长江下游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可见,江苏在历史上是大运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和文化创造区,理应在当代大运河和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率先承担使命、做出贡献,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把握正确方向,结合区域实际,拓展建设思路,书写时代新篇。这不仅是国家赋予江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水平、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性、标志性文化工程。

  二是为国家文化公园提供江苏样本和建设示范。大运河和长江在历史上是互相支撑的,它们两线交织,畅通东西,贯穿南北,构成江苏发展的“十”字坐标轴,这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极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协同发展优势。推进江苏大运河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建设,系统且全面把握大运河和长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文化基因,强化重点文物和文化遗产以及景观文化等的保护、传承、弘扬,通过开展凸显“江河交汇”特殊区位功能价值的工程展示江苏作为,进而能够为省内乃至其他省份做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江苏样本和示范。

  三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需。大运河干流流经江苏,从苏州到徐州一线,支流涉及更多城市,尤与长江江苏段沿线的南京、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等城市紧密相关。它们还处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叠加的特殊区位。融合建设大运河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发挥大运河与长江沿线地域相连、城市密集、经济发达、文化丰厚的综合优势,统筹各级各类资源有序合理开发,加强与沿线其他省市交流合作,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仅有助于江苏深入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也有利于从更高层次促进江苏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辟新空间、新路径、新动力。

  四是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重要抓手。建设江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是绘好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擘画“强富美高”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江苏是大运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富集区,江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过大运河和长江沿线均蕴含的地域文化如江南文化、江淮文化、江海文化等,体现了大运河和长江沿线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去深入挖掘、传承创新。2022年3月23日,省委书记吴政隆在南京调研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时强调要高质量推进长江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以集全省之力统筹推进大运河和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形成集中展示江苏大运河、长江历史文化的核心空间场景,推动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适度发展文旅融合、生态等产业,以文化引领,统筹沿线经济、城乡、文旅、生态等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为深入推进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五是建设展示江苏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大运河、长江孕育了江苏早期地域文明。江苏早期的文化类型如青莲岗文化、北阴阳营文化、龙虬庄文化、马家浜文化、骆驼墩文化、薛城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湖熟文化、马桥文化、吴文化、越文化等均具长江文化特质,并塑造了江苏鱼米之乡、吴韵汉风、水色书香、开放包容、精致秀美等人文特色,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对此,基于大运河和长江深厚文化底蕴,建设大运河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呈现大运河和长江江苏段尤其是江河交汇区的文化风貌、演进过程、空间结构和时代风采的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创造、传播更多承载江苏文化、江苏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不仅有利于发挥江苏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影响力,也为不断增强江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开辟新空间。

  (贺云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干有成,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基础研究部主任,《长江文化论丛》副主编)

标签:大运河;江苏;长江
责编: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