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达艺思五十八
2022-12-01 00:08:00  作者:言恭达  
1
听新闻


恭达艺思五十八

言恭达

  ▲林散之、沙曼翁都是当代用墨大师,立足千古,不同凡人。林散之之草书,沙曼翁之篆隶,其用笔与造线,审美含金量均戛戛独诣,具有特殊的美学意义,表现为线性嬗变的丰富性,形式构成的随机性。其中有共同的一点,均擅用渴墨,注重造白,独辟虚静境界,开创现代视觉图式。在黑白造虚的墨调上,林散之古稀变法,融汉隶精神,以楷法入草,破墨画法入书,淡渴之笔无墨求墨,似白非白,丝丝苍渴白入黑,一片混茫如云烟。消解了黑白的界限,斑驳自然,纵逸平淡,变幻无穷。正如他诗中说得好:“守黑方知白可贵,能繁始悟简之真。”林散之草书用墨无论从墨态,还是墨彩,墨调的神奇互现,裹锋、绞锋、擦锋的合度使用,由裹而铺,由绞转擦,万毫缓凝之力绝无虚痕,淡渴其表,内劲蕴中。正可谓渴而不枯,淡而不薄,白能守黑,看似秀嫩却苍老,大大开拓和丰富了传统书法的艺术魅力与视觉冲击力。“天机泼出一池水,点滴皆成屋漏痕。”如此笔墨已达到“柔也不茹,刚亦不吐,燥裂秋风,润含春雨”的新天地,合应了古人强调的造虚必须沉着痛快。沉着而不痛快,则肥浊而风韵不足;痛快而不沉着,则潦草而法度荡然。

  ▲书忌平庸,要有奇、情、壮、采。书法是表象生命节奏和韵律的艺术,要求在形式建构中筋骨血肉兼备,方称完美。而字的血肉即为水墨的调节。血生于水,肉生于墨,水墨调和得当,才能血浓肉莹,润时还涩,柔中更遒,意态盎然,神完气足。才能“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孙过庭《书谱》)。有笔方有墨,见墨方见笔,以心驭笔,以笔控墨。用墨之道,润而有肉,线条妍丽,呈阴柔之美;渴而有骨,险劲率约,现阳刚之态。惟“肥瘦相和,骨力相称”“适眼合心,使为甲科”中国书法用墨之浓、淡、润、渴、白的合理谐调是书法笔墨技巧、内力内美的内质要素的综合检验。它充分显现出书家的审美取向与定位,显现出书家的艺术风格的追求与创造。诚然,质以代兴,妍因俗易。书法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用墨特色的变化还取决于不同书体和形式风格的制约,取决于时代人文心理与社会审美习惯的制约。书法黑白艺术内在的韵律与外在的形式美阐发了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时代变迁,审美转型,现代艺术语言的传递,现代人文精神的宣泄更要求我们既要坚守书法传统经典,更要善于创造出新,在技法、形式、风格三大层面上不断打造新的语境。

标签:林散之;沙曼翁;草书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