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扫描】苏美达进军文化产业 打造国风校服之美
为四千多学校服务 年销售破十亿
2022-04-08 11:27: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张艾情  
1
听新闻

 

  为四千多学校服务 年销售破十亿

  苏美达进军文化产业 打造国风校服之美

  □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张艾情

  校服,在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里,是红白蓝三色运动服的代名词。而央企苏美达却用13年时间,自主孵化的校服品牌伊顿纪德,打造成引领中国校服变革的领军品牌。伊顿纪德在文化产业、教育公益等领域,有着诸多跨界融合实践,尤其是近年来开创的兼具古典传统和书卷气息的“中式学院”国风系列,广受青少年喜爱,成为4000多家校园里的经典文化名片。

  国风基调+文创延伸

  开启校服“国学之美”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走品牌建设之路。伊顿纪德首开“中式学院”国风系列先河:传统图腾、和谐、传承、纯粹、花窗语”等5个国风系列产品,采撷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传递“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传统教育价值,于细微处再现中国的文化自信、国学之美、教育之美。

  记者获悉,近年来,伊顿纪德开创了别具一格的文创产品:桌旗、笔袋、收纳袋,均来自贵州贫困山区妇女之手,用蜡染非遗手工艺,升级改造而成,与国风系列校服相匹配,深受少年儿童青睐。这些出自贵州的文创产品,通过UPCYCLE弃物再造,以校服裁损衬衫和生产耗料为原料,帮助了贵州多名少数民族妇女,连续6年有稳定收入,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贡献绵薄之力,开启了一场“美”的传递。

  同时,伊顿纪德和先锋书店还持续多年进行文化合作,就“留白的童年、暑期盲选书及文创联名、教育人乡村研学策划”等建立产业互动,共同打造了一大批国风文创产品:盲选书、明信片、万年历、文具、帆布袋等,给文化阅读惊喜,让教育的价值美自信地在每个乡村图书馆角落遍地开花。

  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曾说:“一条校训,一枚校标,一支校歌,一套校服往往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办学品味……应该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具有教育意义。”学生的着装远不是一件衣服这么简单,它更是一种教育资源。伊顿纪德受此启发,致力于国风校服为载体,延伸到编印中国传统礼仪手册、举办礼仪讲座课程等文化产业方式,教会孩子如何穿好一套校服,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精气神。

  数字研发+平台运作

  引领校服品质升级

  颠覆式创新正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内发生,谁能抢抓文化产业数字先机,谁就能奠定未来的竞争优势。

  2020年疫情冲击下,伊顿纪德和南京市六合区政府共同打造的国内校服行业首个集“产品研发、现代物流产品中心、基础实验室”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园区占地面积70亩,可达到单日出库量15万件,仓库库容850万件,为伊顿纪德探索数字化转型和“1+N”品牌战略奠定基础,助力品牌更高效地服务中国学校。

  与数字产业相融合,文化产业迸发出无穷活力。为进一步解决原微信商城高峰季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以及充分理解家长在高峰期增补订难的辛苦,伊顿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完成了数字中台建设和前台版面升级,疫情之下联合阿里云,开发了“伊学团”小程序,支持线上下单点对点寄到家,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家长的使用体验。截至目前,伊顿纪德“伊学团”小程序订阅用户已超过70万。

  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2020年发布显示,中国校服产业的市场规模大约在1130亿元至1250亿元之间,是一个尚未被完全开发的千亿级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记者了解,伊顿纪德从初创时期只有几名员工的校服项目小组,到2021年营收规模超过10亿元,数字引领产业“美”的转型,书写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下一步,苏美达计划在北京、天津、长沙、青岛、深圳、温州、云南、贵阳等地区招募城市文化产业合伙人,共同推动校服产业的文化品质化升级。

  谈到伊顿纪德数字引领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原因,苏美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永清认为,这得益于文化人才的聚集、精准的转型定位、完善的市场文化、优秀的品牌理念以及苏美达总部提供的资本引擎、产业驱动力和平台资源优势。对于伊顿纪德未来的发展,杨永清表示,将秉持推动中国校服变革的初心,融汇全球资源,共享人类文明。

  公益教育+文化创新

  打造“暖烛行动”

  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2021年,伊顿纪德在江苏常州周有光先生故居不远处,打造了首个专属教育人的文化客厅——“在之间”。在这里,南望“江南名士第一巷”青果巷,书香盈巷之地,大家集阅读、沙龙、展览、工作坊、咖啡等场景为一体,400平米空间内藏书6000册,所有教育工作者可以终身免费品鉴咖啡。伊顿纪德期待在这个空间里,读、写、说,问、思、辨同时发生,可以浮现中国教育人最美的文化人格与精神长相。这是个邀请教育人共创孵化的“生成性”空间,期冀成长为教育人的精神栖居之所。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坚持“两个轮子都转起来”、坚持“两手抓”,是伊顿纪德的坚守。记者获悉,8年前,伊顿纪德为唤醒乡村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青童教育学院联合发起“故事田”儿童哲学公益项目,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等方式,开启和丰盈乡村儿童的价值世界、精神世界。用一个故事“点亮”一个村庄,2014年至今,“故事田”项目累积惠及甘肃、湖南、四川、陕西、云南、广西、贵州、青海等156个市县、4500余所农村学校、50余万名乡村孩子和5万余名乡村教师。同步,伊顿通过“美的守护”、“暖烛行动”等公益捐赠项目,累计捐赠贫困山区孩子校服51万余件,16.1万余名村小学生因此受益。

  谈到伊顿纪德如何集聚文化人才,共创未来发展时,江苏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忠认为:伊顿纪德就是一所学校!学校的样态、学生学习的内容几乎每天都在企业“生成”。我们注重“人才孵化”,但关键在于打造好“孵化器”,定向培养一支“小而精”的青年文化骨干队伍,与高校互输人才,建立“政校企”三方协同发展机制,让青年人才留下来扎下根。

 

标签:国学;校服;文创产品
责编:dai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