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奠基生命成长弦歌不绝,点亮幸福人生薪火相传。”7月3日上午,在众人的见证下,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遗山歌代表性传承人顾凤珍老师“开门收徒”,在和美社区举行了收徒仪式。三位80后青年拜师学艺,成为顾凤珍老师的入门弟子。
在拜师仪式上,学员们毕恭毕敬地向传承人顾凤珍老师鞠躬奉茶:“弟子向师者行大礼。一拜曰:师道尊崇,立人立德;二拜曰:传学授业,教化解惑;三拜曰:感念师恩,天地为鉴。”随后老师向弟子回送一份特殊礼“山歌传承授艺协议”,这份协议对于学员来说不仅是一份荣誉,同时也承载着让山歌发扬光大的责任。
白洋湾山歌见证本土历史文化
白洋湾山歌源于“道耕、渔耕、花耕”的三耕文化,承载着白洋湾人丰富的情感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更是本土历史文化独特的见证,一曲山歌传唱不绝。旧时人们在田间劳作、出船打鱼、婚丧嫁娶时,都喜欢唱上几嗓子,抒发心中的情感。山歌成为老一辈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农民成了居民,渔民上了岸,这些劳作时口口相传的白洋湾山歌也因失去了孕育它们的土壤而淡出人们的生活。
“和韵山歌嘹亮”走进年轻一代
为了进一步传承白洋湾山歌,发扬山歌文化,2019年,和美社区开展了“和韵山歌嘹亮”项目。社区积极打造山歌工作室阵地,搜集相关文献记载及民俗物品,通过陈列展示,营造良好的山歌文化宣传氛围。为了培育下一代“传唱人”,社区开设了和韵山歌传承课堂、“娃娃学山歌”传承班,让山歌走进校园,通过激励机制和培育机制,鼓励年轻一代参与进来,以更多的艺术形式宣传推广白洋湾山歌。
作为顾凤珍老师的大弟子,和美社区党支部书记沈婵谈及为何学习山歌时说道:“白洋湾山歌婉转悠扬,声腔中带着一份质朴。山歌是农耕文化的孕育产物,体现着白洋湾的民生百态。山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众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山歌里找到。学唱山歌不仅仅是个人的爱好,更是一份担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白洋湾山歌需要更多的年轻力量去接力,我很荣幸成为接力的一棒。”
山歌“活态传承”迫在眉睫
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白洋湾山歌现有传承人面临着严重老龄化趋势,平均年龄60岁以上,传承人青黄不接,断代问题日渐突出,尤其缺失中间力量。时代的发展、城乡的改变,旧时山歌所依托的土壤被现代化生活所取代,失去载体的山歌面临着凋零。和美社区山歌传习所的年轻山歌手结合实际工作,紧跟时代潮流,创作出被群众接受喜爱的作品,把山歌融入辖区群众的现代生活中,传承与发展同步,这样的传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
和美社区此次举行收徒仪式,旨在传承与保护山歌文化,同时制定了对学员的考核制度。绵延千年的山歌又迎来了新的“传唱人”!宋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