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飞|二十大精神知行合一的灵魂是“三个自觉”
2022-11-21 14: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鸿飞  
1
听新闻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明确宣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必将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全省交通综合执法系统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在全省交通综合执法系统中落地见效。

  一、学、思、悟环环相扣,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全面领会二十大的历史意义

  党的二十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对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开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局面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都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所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他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形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局面,为我们党在新征程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明确了使命、指明了方向。

  二是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将长期存在,“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党的二十大在系统总结历史成就的基础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三是在新中国发展史上描绘了强起来的新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做出了明确论述,开宗明义地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报告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导向清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外延丰富而广博,催人奋进。报告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八个方面对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作出了细化部署,提出了新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四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书写了中国特色的新华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方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保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作出的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战略部署,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鲜明指向。

  五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作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特征,明确概括了九个方面本质要求,它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道路选择,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所涵盖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注入了中国力量。

  二、点、线、面融会贯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精确把握二十大精神的内涵外延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实际、总结成就、谋划发展,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指引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切实体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独特思想魅力,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

  (一)突出重点,深刻领会大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是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政治内涵。

  一是强调“旗帜”和“思想”问题。郑重宣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道不变、志不改,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二是强调党的基因和血脉问题。郑重宣示,全党必须恪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历史自信,赓续红色血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是强调精神状态问题。郑重宣示,全党必须保持自信果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保持定力、勇于变革的工作态度,永不懈怠、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旺盛生机和强劲活力。

  四是强调奋斗目标问题。郑重宣示,全党必须紧紧扭住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集中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干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紧扣主线,学懂弄通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三件大事”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理解过去的苦难辉煌。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二是学懂现在的使命担当。进入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总体上摆脱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的显著优势。

  三是弄通将来的伟大梦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以“两步走”为战略部署,以“五个坚持”为原则指引,清晰地指明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将深刻改变中华民族的文明面貌,也将深刻改变世界各文明发展的未来前景。

  (三)覆盖全面,深刻理解五个牢牢把握

  “五个牢牢把握”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遵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一是要坚持历史思维。二十大报告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我们要强化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树牢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把稳思想之舵。要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要回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好地理解领悟党的二十大的核心要义和战略部署。

  二是要坚持“两个确立”。党之所以能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内外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关键在于有“两个确立”这个定盘星,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信念道路方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是要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伟力。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凝聚逐梦前行的蓬勃伟力。

  四是要坚持自我革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是要坚持团结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始终保持奋斗者的姿态,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传、帮、带多措并举,以高度的“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全系统要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全面学习上“传”、在全面把握上“帮”、在全面落实上“带”,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交通综合执法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

  (一)筑基于,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要以全系统干部职工为对象,完整、准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做到真传真学。

  一是原原本本传。理论的精髓深深蕴含在原文之中,惟有原原本本才能准确把握原文中理论内涵和真谛要义。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必须把原原本本传达作为首要任务,读原文、悟原理,逐字逐句读、逐字逐句悟,学深学透,系统完整地掌握二十大精神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思维逻辑,准确深刻领悟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二是辅导拓展传。在原原本本传达学习的基础上,要创新创优学习模式,营造深学细学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好理论学堂、网上学堂、党课学堂、实践学堂、交通执法大讲堂等“五堂”作用,积极推行融学、创学、巡学、督学、考学等“五学”方法,将个人自学、传达学习、集中研讨、专家辅导、现场教学、专题调研相结合。要加强活动牵引,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红色教育、知识竞赛、微党课讲演赛等活动。要梳理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在LED显示屏循环播放,提升学习的多样化和趣味性。

  三是巩固提升传。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循序渐进,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全面到重点的规律。各党支部要组织开展“用好一个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做好一本读书笔记、开好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每周一党课、每月一活动、每季一实践”等“六个一”活动,迅速掀起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热潮;要安排“双周研学”活动,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分成若干章节,突出引导学、深度学、融入实践学的特点;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明确列入年度和月度学习计划中,将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召开的各项会议的“第一议题”,防止“学过就放、学过就忘”,坚决做到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常学常新。

  (二)升华于,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高度凝练,“全面把握”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学习能力,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度思考。在抓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上,全系统必须营造“互帮互助、学深学透、学准学活”的良好氛围,做到不让任何一名干部职工掉队。

  一是明确目标帮。帮学要坚持目标导向,要以帮促学、以学促思、以学赋能、以学导行,要帮出自我学习能力、自我革新能力、敢于斗争能力、守正创新能力、执法业务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狠抓落实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等“八项本领”。帮学要紧密联系党的二十大系列讲话和相关文件帮;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精神帮;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走过的不寻常历程帮;紧密联系交通综合执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帮。

  二是理清思路帮。帮学要坚持问题导向,帮到点上,要找准帮学对象的短板弱项,弄清问题成因,提供针对性的精准帮助。对于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差,甚至有抵触情绪的帮学对象,要加强与其沟通交流,解决好思想上的问题,同时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学以致用为标准,让其真切感受到“学了有用”,改变“我说你听、我教你做、我帮你改”的学习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帮学对象,要着眼于将复杂理论生活化,将“政治术语”转化为具体的、感性的、贴近工作实践的鲜活语言,把大道理贯穿、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感悟之中,做到深入浅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结对互促帮。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开展多种形态的的结对帮学活动,进一步提升帮学的针对性、稳定性和实效性。依托“党旗红、交通蓝”党建联盟,成立跨省市区的理论联学互助小组,为结对帮学提供平台。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结合包挂制度,与包挂单位结对帮学,主动担起导师角色,组织集中学、交流探讨学、搭建平台灵活学。科级干部要与本单位、本部门的职工“一对一”结对帮学,要选好帮学对象,让帮学成为维护队伍稳定,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载体。职工之间按照自愿原则结对互促帮学,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循环。各级党组织要不断深化结对帮学活动,让帮学对象接受政治体检和思想洗礼,为帮学对象拧紧思想总开关。

  (三)外化于,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

  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党员领导干部和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推动形成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领导看组织的“带学”格局,做到一级看一级,一级带动一级,让全体干部职工都能够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校正思想行为、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立足岗位带。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起责任,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对标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增强政治定力、担当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不断凝练培塑“执法必严、攻坚必成、作风优良”的江苏交通综合执法铁军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引领作用,主动对标对表,增强学习宣贯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习上要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思想上要忠诚拥护、坚定捍卫“两个确立”,行动上要走在前列、下沉一线,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抓细抓好各项工作。

  二是示范引领带。要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宣讲员由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系统内先进典型、具有演讲特长的干部职工组成。宣讲员要自觉担负起示范引领、带学促学职责,用好近年来江苏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用好系统内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找准“小切口”“新角度”,讲基层职工愿意听、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的“身边人”“身边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基层,送到每一名交通综合执法人员心坎里。面向社会,加强全媒体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载体,通过线上课堂、短视频等形式,找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交通综合执法管理的结合点,不断提升宣传传播力、影响力。宣讲团要深入基层,以“田间课堂”“法律讲堂”等方式,传播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述好江苏交通综合执法的“好故事”。

  三是督查考核带。各级党组织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贯要坚持以真督查、真考核、真兑现,完善闭环管理,防止在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各级党组织要重视“留痕”管理,建立专项台账,让学习宣贯的推动落实情况可视可听、有据可查。上级党组织要定期采取闭卷测试、随机问答、笔记抽查、成果转化检查等方式,加强督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综合评估的重要考核内容,有力保障全体干部职工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做到真信真用、实学实用、活学活用。

  复兴路犹长,奋斗正当时。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要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正确的道路走实走坚定,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做扎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与省厅、省局的重点工作相融合,找准“金钥匙”,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江苏交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和交通综合执法事业发展,全面推进“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交通综合执法新模式建设,全面提升执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好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让中国式现代化在江苏交通综合执法领域展现出可观可感的现实成效。

  (本文作者张鸿飞系省交通综合执法局机关党委书记、二级巡视员)

标签:发展史;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责编: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