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读史】告诉你“不一样”的阎立本
2020-07-21 13:1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束有春  
1
听新闻

阎立本是唐代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其父阎毗为隋朝殿内少监,其外公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在隋朝时,就因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进入唐代后,在高祖李渊武德年间(618-626年),曾担任过秦王李世民王府的库直。库直是随侍帝王左右的亲信,必须由名门亲贵子弟中有才能的人来胜任。后来官至将作大匠、右相。作为贵胄,阎立本有纯正的皇家血统,但更重要的是具备超常的绘画艺术天赋。

据《旧唐书》卷七十七《阎立本列传》记载,阎立本虽有“应务之才”,但却“尤善图画,工于写真”。《秦府十八学士图》及贞观中《凌烟阁功臣图》都是出自阎立本之手,“时人咸称其妙”。除了人物肖像,阎立本还善画台阁、车马,尤其是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俗画,他都能驾驭自如,气象阔大。他的绘画作品在《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宣和画谱》中被提到的就有六七十件 ,其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阎立本不仅具有绘画天赋,在建筑领域、在慧眼识英才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但也有委屈心酸的时候。

一.阎立本的绘画作品往往成为石刻艺术的摹本。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和歌颂大唐帝国建立的武功,命阎立本绘制其征战四方时所骑的六匹战马:拳毛䯄、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然后让刻石工艺大师们依图样雕刻在石头上,立于昭陵,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六匹石刻浮雕骏马,三匹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曾列置于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䯄”于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除“昭陵六骏”石刻外,现西安的大雁塔石刻也与阎立本有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的玄奘法师为了安放从印度带回的经像,在高宗的资助下,在大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佛塔大雁塔。唐高宗命阎立本绘大慈恩寺图式和佛像,然后让刻石工艺大师进行临摹刻石,最后安置在大雁塔底层的四面门楣下。

二.阎立本通过画笔来记录书写唐代重大政治事件。在武德九年(626年)所绘的《秦府十八学士图》,系表现秦王李世民属下的房玄龄、杜如晦等18位文人谋士的肖像,都是按人写真,图其形貌,画卷中对每个人的身材、相貌、服饰、年龄及神情等特征都有生动而具体的刻画,真实反映了秦王李世民在创业进程中敬贤纳贤尊贤的历史。贞观十四年(640年)闰十月,松赞干布遣使来大唐长安请婚,迎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李世民命阎立本作传世名画《步辇图》,作品真实再现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尚文成公主,使禄东赞来长安觐见唐太宗的场面。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唐王朝开国勋臣,于京都长安太极殿的凌烟阁,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24名功臣像,亲撰赞词,褚遂良书写赞词,这就是著名的《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成为继西汉麒麟阁、东汉云台阁画功臣像之后的封建王朝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画创作活动。阎立本的其他绘画作品尚有《太宗真容》《魏征进谏图》《北齐校书画卷》《异国斗宝图》《职贡图》《西域图》《外国图》《永徽朝臣图》等,其中《职贡图》、《西域图》、《外国图》、《异园斗宝图》,都是通过对边远各民族及国家人物形象的描绘,反映唐王朝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歌颂唐朝政权的强大。保留至今的有《历代帝王图卷》《萧翼赚兰亭图卷》《步辇图》等,时人誉之为“丹青神化”、“天下取则”。

三.阎立本以画家的独特眼力发现了世间难得人才狄仁杰。唐高宗永徽年间(649年-655年),阎立本以河南道黜陟使身份,担任对官吏考核任务,时在汴州,遇到了其寻求良久的治世之才。阎立本对他说:“我是一个画家,在我心中自有想画之人与不想画之人,想画的人物中,见其第一眼便有冲动下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你就是极少数之人、非画不可之人。”这位让阎立本非画不可的人物就是狄仁杰。当时的狄仁杰只是一个任职参军的小官,身份低微,但从他的眼神中搜寻不到一丝畏惧之色,极为沉着冷静,阎立本正是为其胆量所折服。阎立本事后对其近臣坦言道:“被我凝视而毫无动容之色的人,实在从未见过。”狄仁杰后来被擢升为并州都督府法曹,政治抱负得以施展,成为一代名臣。

四.阎立本也曾用绘画来帮助僧人出气。唐高宗李治显庆年间(656—661年),阎立本绘画技艺已不断精进,名声大噪。据唐代刘餗《隋唐嘉话》记载,此前,南朝梁时的大画家张僧繇曾作有《醉僧图》,把僧人喝醉的样子画得唯妙唯俏,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张僧繇擅长于写真,并最擅长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张僧繇。张僧繇的《醉僧图》传到唐代,仍然成为道士们用这幅画来嘲笑僧人的理由,僧众们感到既羞辱又无奈。阎立本远师张僧繇,并且是宫廷大画师,僧人们终于等到报复道士的机会了,于是大家凑了几十万钱,请阎立本画《醉道士图》。僧人与道士终于打了个平手,从此大家都各自停止了舌战戏谑。惜《醉僧图》与《醉道士图》都未能流传下来。

五.阎立本也曾是一位“将作大匠”。在唐代,将作大匠是职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工程的政府官员,是“建设部长”。阎立本不仅是绘画高手,而且还富于巧思,对建筑很是在行,曾担任过将作大匠这种职务。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因厌倦了皇宫禁内的烦热,准备到自然风景好、空气质量新鲜的郊外去办公并住上些日子,特命将作大匠阎立本将终南山中于唐武德八年(625年)建造的“翠微寺”给修葺一新。阎立本认真负责地完成皇上交办的任务,在第二年修好后,皇上将寺名更名为“翠微宫”。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翠微宫。到了唐高宗李治显庆元年(656年),阎立本由将作大匠迁升为工部尚书。

六.阎立本就是众人眼中的一名“画师”。《旧唐书》卷七十七、《新唐书》卷一百均有《阎立本列传》,并记载着同一件让阎立本感到尊严受到严重伤害的事。

这一天,唐太宗与侍臣学士泛舟于春苑池,只见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风景殊佳,太宗很是开心,于是“击赏数四,诏座者赋诗”;又口谕,让人去把阎立本召来,让他“侔状”写生,把春苑池此刻美景给画下来。皇帝一声令下,那些侍臣学士只是在一边忙于吟诗作赋,那边,阁外的下人们是一个接着一个传呼:“传画师阎立本”——“传画师阎立本”,声音此起彼伏。

阎立本此时在朝廷已经官至主爵郎中,听到别人这样大声直呼其名,并且称他“画师阎立本”,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对他太不尊重了。但也不好生气,皇帝召见,不敢怠慢,他是“奔走流汗”,一路小跑,身上已经出汗了,但一刻也不敢耽搁。“呼哧呼哧”跑到了春苑池边,只见他“俯伏池侧,手挥丹粉”,快速进入绘画状态。画着画着,他把头一台,“瞻望座宾,不胜愧赧”,看到一帮人坐在亭子里或游船上休闲,自己却伏在水池旁劳作,不觉一阵心酸,感觉比那帮人矮了一等。《新唐书》描绘更细腻,当时的阎立本是“俯伏池左,研吮彤粉,望坐者羞怅流汗”,一副尴尬羞愧窘态样。

这次事情对他打击太大,好像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回到家里后,他告诫儿子说:“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

把绘画视为“末伎”,不许自己的儿子再去学绘画了,一代绘画大师说出这样的话,可以想见其痛苦的心境。《新唐书》对这件事的记载,在语词上稍有变化,阎立本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吾少读书,文辞不减侪辈,今独以画见名,与廝役等,若曹慎毋习!”意思是说,我阎立本在吟诗作赋的文学水平上,也不比那些人差,但我偏偏以绘画出名,所以经常被抓差出苦力,你们千万不要再学绘画了。

这种场景,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晋代书法家韦诞也曾诫子,希望儿女们“勿复学书”一事,读者君可参阅《告诉你“不一样”的书家命运》一文。

但是,人的兴趣是很难改变的,阎立本生性就喜欢绘画,“欲罢不能也”,“虽被訾屈,亦不能罢也”,绘画成了他生命中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阎立本被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当时姜恪以战功擢任为左相,二人对掌枢密,共同为朝廷效力。左相姜恪是将军出生,立功塞外;而阎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故时人嘲笑道:“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认为阎立本没有什么战功,只是凭借当时被目为“应务俗材”的工程设计、丹青绘画获得高位,不能同以赫赫军功取得功名的左相姜恪相提并论,从而引起当时官场的一片讥讽声。阎立本再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自己的绘画才能而招来旁人的嘲讽和白眼。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阎立本迁中书令,咸亨四年十月壬午日(673年11月14日)去世,享年72岁。朝廷追赠其为司空。

束有春

2020年7月20日于金陵四合斋

标签:绘画;唐太宗;画师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