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金融业的发祥之地 ——记江苏省吴江农民银行旧址
2020-05-29 16:16:00  来源:吴江通  作者:马常宏  
1
听新闻

近代史上,吴江最早出现银行的是在1919年,是一家在震泽文武坊开业的江丰农工银行,属于民营商业银行。由震泽名门施家开设,首任董事长施肇曾。而吴江官办银行是1929年1月4日在松陵开办的江苏省农民银行吴江分行,其上级总行为江苏省农民银行。该总行发轫于1927年初,成立于1928年7月16日,总部初在南京,后迁镇江,全系官股,是全国首创的农业金融机构。其宗旨是调剂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生产,供给农民资金,扶助农民合作。具体业务是吸收各种存款,代理省县公库,办理农仓农贷,运销全省农产。省农民银行成立后便在全省各地陆续成了分行、支行、办事处,截止抗战前夕,共计77家,其中吴江、昆山、常熟、松江、常州,是最早的一批分行单位。由于是省属分行,在全省16个营业区划分中,吴江、昆山、常熟、吴县均属第五区。省农民银行苏州分行则迟于吴江,在1931年9月成立,行址在观前街东。江苏省农民银行作为江苏省的主要地方银行,准许发行1角、2角、5角、1元、5元面值的钞票,其钞票是国民政府规定的法币之一(另三家为中央、中国、交通银行)。

▲江苏省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

▲江苏省农民银行发行的壹角、贰角钞票

江苏省农民银行吴江分行的设立,得益于吴江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周复享、沈建勋对省政府的提案。“窃敝县吴江农民居多,农产本富,近来农业一落千丈,甚至村落荒凉,民不聊生。推厥原因,实由经济压迫所至,且旧震县属农民育蚕为大宗,育蚕之多寡,视资本之厚薄,而一般为富不仁之流,乘农民需钱之急,投机放债,种种盘剥------亦不鲜见,言之可惨。------委员等目击农村经济状况,援助贫农,责无旁贷,妄敢缄默,为此据理呈请钧会鉴核,迅予转呈省政府示遵,在吴江县地方设立农民银行分行,以救贫农而绝重利”(见《江苏省政府公报》1927年第15期)。可见,民生窘迫,经济凋敝,己成了当时吴江农村的普遍现象。设立农民银行,解救农村之危,这也是吴江先贤的明智之举了。所以省农行早在1928年3月22日就作出决议,为吴江开办分行,并当月派员于28日来吴江作考察筹备工作。

▲东府弄,亦称东虎弄,后称银行弄(2005年摄)

江苏省农民银行吴江分行行址在县府街县衙府的东侧东府弄(亦称东虎弄、东火弄),那里原是一片旧宅地,是明代大太监魏忠贤生祠的旧址。何为生祠?祠,即祠堂,原本是祭祀死去的祖先或先贤的宗庙。为活着的人建造的祠堂,则称为“生祠”。明熹宗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擅自把持朝政,权倾天下,烜赫一时,许多谄媚者抑或是畏惧者,在全国各地开始了一场以给魏忠贤建生祠为标志的献媚吹捧浪潮,一年内就在各地建了40余座。苏州、吴江均建有生祠。

▲20世纪60年代新建的银行弄

几经潮起潮落,转眼到了民国年间。省农行吴江分行选择了这里兴建了行址,其房屋由倪松年所建,并由他担任分行的首任经理,杨志莹任副经理、张振卿任主任。倪松年(1900—?),字佩鹤,为震泽镇人,他先读于吴江县立中学,1922年考入上海复旦,三年后以商科正科毕业,获商学士学位。毕业后回乡执教,1927年任吴江县私立震属初级中学校长。在担任吴江农民银行经理之际,还受命兼任农民银行震泽办事处主任及震泽江丰农工银行监察人。抗战胜利后在太仓任农民银行经理,1946年调往江苏省农民银行总行,任(档案资料)整理室主任。他不但是一位吴江银行的开拓者,对金融进农村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他更是中国合作运动的先行者,著有《合作运动》(译),《合作的学理和方法》(译),《合作运动和社会问题》《吴江农民借贷概况》《瞻顾整理室工作前后》等多本专业著作。

▲倪松年像

东府弄的吴江农民银行好似一座庭式院落,位于东府弄北端,西靠县衙,门前就是弄堂口。大门呈八字状朝东而开,颇具广纳八方财气的意思,进门是十字型水门汀过道,大小有四只院子,植有腊梅、芭蕉、桂花等树木,并有一口大水井,尽显着江南园林的味道。行内有十几间房屋,北侧硬山式屋顶大房及其它房屋主要为业务办公场所。院内还有一座西式的清水砖洋楼,这小洋楼与吴江县立医院的清水砖小洋楼(今仍在)几乎同期建造,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其一,用砖都是一样的,砖上铭文都有相同的“HC13”字样;两者的外墙房基处都带有通风口;楼形都是呈方形,这样相似的建筑在松陵不多见。在“江苏省农民银行总分支行处一览表”中可以看出,吴江分行“设立:18年1月4日,设立地址:吴江城内东虎弄,电报挂号:6590,电话:14”。银行主要业务开办了存款、信用放款、抵押放款和汇兑业务。行内在经理倪松年的统筹之下,分出会计、业务、出纳、总务4个部门。“农民银行之放款,依照组织大纲,经贷与农民所组织之合作社及与农民有直接关系之改良农具、农户事项为限,故所放之款,类以合作社为单位”(《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第294页)。以此看来,农民银行的办行方向、放款政策,还是极具针对性的。

▲左为医院洋楼砖,右为银行洋楼砖,二者都有相同的砖铭文

吴江农民银行的设立,方向在农村,业务在农村,及时缓解了吴江农村急需金融资金的需求。信用放款、抵押放款等一系低息列业务的开展,扼制了高利贷者的苛重剥削,有效地让农民们喘上一口气,接上一把力,更是把新颖的农村合作社运动向前推了一步。当时吴江建有农村合作社达38个之多,在江苏省建有分行的区域内与江宁并列首位。而当时的吴江震泽、盛泽、平望、庙港、严墓、桃源等片区,有着诸多的合作社和种桑养蚕的蚕农们,且正值蚕桑推广发展期,更是需要资金上的支持。有适合的土壤,就有适合的种子。吴江农民银行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立足吴江农村,开展农产金融活动。

以我国第一家农民合用社、乃现代乡镇工业鼻祖的开弦弓合作社为例,吴江农民银行一直与之紧密合作。1928年秋,江苏省农民银行行长王志莘亲自到开弦弓实地考察,肯定了合作社的丝业改良,后来应费达生要求,贷款很快如数拨付。到1929年4月18日,吴江农民银行派员视察其办公室及应接室的落成。11月7日,江苏省合作事业指导委员薛建之和吴江农民银行倪松年一起到合作社作调查活动。12月15日开弦弓合作社举办开幕礼,省农矿厅胡厅长、吴江农民银行倪松年经理及女蚕校郑辟疆校长、制丝部主任费达生等出席并进行演说。1930年2月24日,省农民银行派严恒敬到开弦弓合作社作金融调查。“开弦弓合作丝厂取得江苏省农民银行和地方银行的授信和贷款,使合作工厂得以筹建和生产正常运转”(《江村农民生丝合作社的启迪》冯月根著)。农民银行参与合作社运营并施予援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吴江蚕丝生产和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开弦弓合作社历年大事记

▲开弦弓合作社旧照

吴江农民银行不但在放款、代款的金融活动中起着调剂、周转作用。如“举办青苗放款、蚕本放款、耕牛放款、运销放款及实物放款等农村放款,深得农民之爱护”。而且在建仓储存(押)上也颇有建树,取得了不少成果。吴江农民银行成立后,由于吴江“城小镇大,农产聚散,均在各镇”。反观“吴江城内,居民不多,商市亦不繁荣,存款汇兑,难於拓展”。所以分别在震泽、盛泽、同里开设了办事处,平望为分理处,把金融触角深入到了农村最基层。同时附设了仓库,另在严墓、黎里各设了自办仓库一座,在吴江中心平望设了省属仓库一座,在芦墟设了委办仓库一座。这些仓库功能也是因地而宜,按品种存储(押),如“吴(江)仓纯为粮食,震(泽)纯为生丝,盛(泽)仓为丝绸,平(望)仓则为粮食及丝绸,一俟秋收,当再普遍推进食粮仓库”(以上见《江苏省农民银行吴江分行业各报告书》张廷良著)。其中,吴江震泽建的农业(丝绸储押)仓库为全国之早,起了卓越的引领作用,据《民国时期江苏省农业仓库建设的研究(1929—1937)》(陈都学著)介绍,“中国农业仓库建设发轫于该省农民银行1929年春在吴江县震泽镇试办的农业(丝绸储押)仓库,其后,农业仓库建设逐渐在江苏省展开。在全国也始终居于首位,这与当时江苏省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可见,吴江农民银行在参与农村仓库建设中,始终站在了变革的前沿。

▲抗战后农民银行仓库储押放款状况表格

作为吴江农民银行一把手经理倪松年先生,他不但精于金融事业与农村经济的资本需求,而且还积极参与政府、商会、公会的参政议政工作,接洽与省农行的紧密联系等等,在吴江县内诸多涉及经济和蚕事的重大决议中,都会见到倪松年的名字或农民银行的字样。倪松年把农民银行搞得风生水起,在金融界及吴江农村地区达到了空前的影响力,助推着农村经济由低速缓慢向快进改革发展。1934年5月,江苏省财政厅将吴江农民银行指定为吴江县金库,这更加奠定了农民银行在吴江的金融地位。

正当吴江农民银行发展势头逐渐上升之际,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江南沦陷。11月18日,日寇由南向北入侵松陵,杀人、放火、抢劫无所不有,城区遭到生灵涂炭,吴江农民银行被迫关闭停业。日军侵占吴江县城后,三角井银杏树下的县立图书馆被日本警备队占据,玉带河边的县立医院被汪伪“中央内政部”改为直辖第四病院,通余浜的庞山湖办公楼为日军警备司令部占据。而吴江农民银行则被日本宪兵队队部占用,驻有20多人,队长是积仓,里面的小洋楼作为宪兵队队长室。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日军宪兵队侵占的吴江农民银行内,发生了一件震惊于世的薛凤昌被杀惨案。薛凤昌(1876—1944)号公侠、病侠,同里镇人,清末民初的大谜家,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任东吴大学等教授,早年留学日本,精通日语。1912年他与费伯埙等创办了吴江县立中学,是首任校长。他与柳亚子等人组织“吴江文献保存会”,保存、整理、研究乡邦文献。抗日战争前夕,赴上海光华大学任中文教授。1941年,回同里创办私立同文中学,自任校长。日寇侵占吴江后,强力推行日文奴化教育,在每个学校派驻了日籍教员,强制上日文课,学日本话。1943年12月,薛凤昌因坚决拒绝在同文中学推行日化教学而遭日本宪兵队逮捕,先囚禁于三角井的日本警备队(银杏树下),惨遭酷刑,但他正义凛然,威武不屈,以绝食而表明其志,后关押在东府弄的日本宪兵队内。次年1月20日(农历癸未年腊月二十五)被日军所害,时年69岁,日军把薛凤昌尸体扔弃于南门外的三天门寺内。薛凤昌主要著作有《龚定庵年谱》《松陵文徵》《游庠录》《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与柳亚子合辑)《邃汉斋碑帖目》《邃汉斋谜话》等,其中《邃汉斋谜话》被誉为中国“谜话开山之作”。薛凤昌他那不为日寇教学的铮铮铁骨精神,赢得了世人的敬重。而吴江农民银行也因此留下了一段深深且悲愤的印痕。

▲薛凤昌像

1945年9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吴江的“日军降下了悬挂在警备队等处的太阳旗,撤去了岗哨,陆续去苏州集中缴械”,(《中共吴江地方历史》第一卷)东府弄的房子再次回到了吴江农民银行手中。但是,自被日寇占据后,这里年久失修,损毁不堪,而原先的器具更是荡然无存,仅仅留有柜台一具。面对破败的境况,吴江农民银行在省农行的指导下,重拾信心,重振旗鼓,江苏省农行派张廷良(震泽人,1935年10月曾任农民银行盛泽办事处主任。后任中国通商银行桂林分行副理)出任农民银行吴江分行经理,当年11月23日,派陈汝棠(1907—1950,开弦弓人,银行家,开弦弓合作丝厂发起人陈杏荪之子,后任吴江县农业银行行长,吴江县农会理事长)任农民银行吴江分行副理。一切就绪后于1946年1月4日,江苏省农民银行吴江分行在东府弄原址正式复业,并奉省令接收了伪江苏省地方银行吴江办事处,紧接着吴江各镇的办事处、分理处也克服困难相继复业,农业仓库复业也紧随其后。至当年六月底,复业己初见成效。全县在农贷合作社方面,给开弦弓、大谢、溪南等社己借贷3000余万元。在仓库储押方面己放贷309062000元,存、放款达14亿元,汇兑差额达19237404140元,信托各类总业务达33565293025元,收换伪券176亿元(折合法币8800余万元)。1947年3月,吴江县银行取代了吴江农民银行代理县金库的位置,农民银行的生存开始举步维艰。

1949年4月29日,吴江县城迎来了解放。“5月2日,吴江县政府开始接管国民党政军机构及金融企业机构”,“农民银行吴江分行及所属盛泽、震泽、同里3个办事处,平望、严墓、震泽、城区4个仓库均由吴江县军管会接收”(《中共吴江地方历史》第一卷、第二卷)。5月中旬,吴江军管会发出通令,明确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至此,吴江金融业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同月,在东府弄的农民银行旧址上新成立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吴江办事处,不久办事处改为吴江县支行(简称县人民银行),1952年底设吴江营业部、八坼服务部(后改营业所)。在旧貌换新颜的时光里,也许从这个时候起,东府弄的旧名称改为了以银行命名的银行弄。名至实归的银行弄弄名一直流传至今。银行内设了农金股、城市信贷股、会计股、秘书股、金库、行长室、办公室、图书室、警卫室等十余处科室,小洋楼为行长室。后来因业务的需要和用房的需用,吴江县人民银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搬到了北面红旗路(今流虹路)上新建的行址办公(该房1990年后为吴江县人民检察院所用)。

由于该银行房子紧靠县政府,当银行搬走后,银行房即为政府收回,用作了县政府的附属用房,并曾做过宿舍及仓库。房子基本维持原来式样,未作大的变动。

一直到1990年5月,吴江县文教局分为吴江县文化局和吴江县教育局,县文化局新址就在银行弄9号,即县人民银行旧址,同时把原址范围向东拓进,大门与新银行弄并齐。老银行弄(原东府弄)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封闭,在叶家大院东侧新辟了道路,被称作(新)银行弄。吴江县文化局内设文化股、文物股、综合股等。至2001年11月吴江市文化局与市文广局合并,组建为新的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文化局搬出此处。不久,原位于紫石街的吴江市政协联谊会搬入此地办公。安逸的环境,为政协联谊会带来了许多祥和的氛围。

▲吴江市文化局大门

2009年7月22日,这一天正值百年难遇的日全食。紧挨市政府的七进叶家大宅院全部被拆除,深藏之间的旧银行弄堂也幸免于难,一条老旧弄,从此在松陵消失。没有多久,旧银行房子也被列入拆迁之内,除了那一幢小洋楼之外,所有房子全部被拆,化为一片平地。

▲叶家大院被拆,银行弄弄址依稀可辨

回首农行艰创业,再看旧址忆当年。吴江农民银行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吴江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虽然它受时局、条件所限,还有种种缺陷与不足,但吴江一些创新成功案例和探索精神,在农村建立金融体系,这些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中都留下了耀眼的一笔,发挥出了基层金融在农村实践中的强大作用。

▲农民银行旧房(2005年摄)

▲农民银行旧房(2007年摄)

一座房子是一个坐标,是一种记忆。松陵走到今天,历史所留下的建筑己不多了。但愿通过仅剩的这座吴江农民银行旧洋楼,让我们再度认识松陵,认识松陵的金融文化。

▲今日尚存的银行小洋楼

参考书目:

《民国时期江苏省农业仓库建设的研究(1929—1937)》陈都学著

《20世纪20~30年代江南地区农民银行述论》昝金生著

《江苏省政府公报》1927年第15期

《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吴江县档案馆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抗战前江苏省农民银行述论》费久黎著

《江苏省农民银行吴江分行业各报告书》张廷良著

《江村农民生丝合作社的启迪》冯月根著

《开弦弓合作社历年大事记》陈杏荪撰

《松陵镇志》(广陵书社出版2013年11月版)

《吴江县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7月版)

《松陵印记》(马常宏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

《费孝通和姐姐费达生》(余广彤著,中央文献社2008年4月版)

《开弦弓村志》(江苏人民出版2015年4月版)

《中共吴江地方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志,文化卷》(古吴轩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薛凤昌杯论文集》(2016年4月版)

《苏州市金融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本文作者:马常宏

图片来源:马常宏、姚富坤、庄培尧、馆藏及网络

标签:吴江农民;农民银行;江苏省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