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读史】在古战场硝烟中穿越的三对文坛才俊之庾信与王褒
2020-05-13 11:07:00  作者:束有春  
1
听新闻

在古战场硝烟中穿越的三对文坛才俊之庾信与王褒

公元420年,刘裕推翻东晋政权,建立“宋”政权,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指先后定都在建康的宋、齐、梁、陈4个政权,“北朝”指先后定都平城、洛阳、邺城、长安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5个政权。南北两方各有朝代更迭,处于长期对峙态势,故后世称为“南北朝”。南朝历史从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北朝的历史从公元439年至公元581年,整个南北朝历史长达169年。

庾信与王褒生处南北朝末期,受战争影响,他们的人生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南方而北方的艰难痛苦过程。《周书》将庾信和王褒合为一卷进行记载,原因大概是二人的才华、经历与命运有着共同之处吧。

根据《庾信列传》,庾信,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庾信年幼时就显得英俊豪迈,聪敏绝伦,长大成人后,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庄重,有过人之处。他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研读《春秋左氏传》。祖父庾易,是南朝齐的“征士”,估计从他开始,庾家开始由北方人成为南方人了。庾信的父亲庾肩吾,是南朝梁的散骑常侍、中书令。从庾肩吾开始,庾家实现了由尚武到尚文的华丽转变。庾肩吾、庾信父子与同朝同时代的徐摛、徐陵父子并有盛才,父子都在朝廷侍奉东宫,出入宫中,恩宠之多,没有人能跟他们比。他们诗文风格相近,文采绮艳,辞藻华美,当时的后生们,是争相效法。常常他们刚有一篇文章出来,就被都城人们纷纷传诵,竞相模范,被当时文坛称为“徐庾体”。

庾信开始走上仕途时的官职为湘东国常侍,后转安南府参军,累迁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后又出为郢州别驾,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曾作为梁朝使者出使东魏。他的文章辞令出色,即使在东魏都城邺城(又名邺下,在今河北境内)也被人们广为称颂。从东魏出使回国后,庾信很快就被任命为建康令,是都城的老大。

公元548年,侯景作乱,太子萧纲(即后来的梁简文帝)命令庾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扎营于朱雀航,构筑防御工事,阻击来犯叛军。太清三年(549年),等到侯景的叛军打进京城后,庾信率领的这帮“羽林军”们早已是溃不成军,全部逃跑了。庾信在战乱中奔命至江陵(即湖北荆州),辗转来到时在长江中游重镇荆州任刺史的湘东王萧绎身边。

都城建康沦陷,被侯景占领,梁武帝萧衍被关在台城,是年五月初被活活饿死。太子萧纲第一次见到侯景,神色自若,毫不惧怕。侯景先是挟持萧纲即位,但一年多后的公元551年,又害死了萧纲,京城建康陷入侯景的魔掌之中而暗无天日。就这样,反击侯景、夺回萧梁政权的战争指挥重任,就落在了身处荆州的萧绎身上。公元552年,侯景被灭,萧绎即帝位于江陵,是为梁元帝。

在这期间,庾信曾被梁元帝任命为御史中丞、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郎,后又出使到西魏。也就在这乱离之世,萧氏兄弟叔侄之间又不能团结一致,发生了内讧,萧绎本想借西魏外部力量来摆平皇室权力之争,却最终招徕西魏大军南讨。承圣三年(555年),西魏打败了荆州的萧梁政权,梁元帝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西魏又立梁武帝萧衍的孙子萧詧为梁国皇帝,年号“大定”,但仅辖江陵一州之地,仍然定都在江陵;上疏西魏时要称臣,奉西魏王朝为正朔,萧梁政权实际上已宣告灭亡了。萧詧建立的傀儡政权,史称“西梁”或“后梁”,一直到公元587年,隋文帝废除西梁,西梁仅存了32年,梁的气数至此彻底散尽。

庾信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在出使他国期间,自己的国家却没有了,只得留在西魏都城长安,被迫改换门庭。西魏朝廷十分敬重庾信的才华学识,拜庾信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庾信由原来的“南朝”官员一下子变成了“北朝”官员,并且重用程度明显高于南朝。

公元557年2月,16岁的宇文觉推翻西魏政权,践阼当皇帝,是为“北周”孝闵帝。庾信的国籍又变成“北周”的了,又被封为临清县子,邑五百户,升任为司水下大夫,接着又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不久又拜为洛州刺史。

就在萧梁政权在荆州一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西魏”又变成“北周”的时候,南方的建康都城也是乱象丛生,在一两年内,又先后出现了梁闵帝萧渊明、梁敬帝萧方智两位短命皇帝。公元557年,萧方智禅位给陈霸先,南朝梁宣告灭亡。陈霸先称帝,改元“永定”,国号“陈”,是为陈武帝,史称南朝陈。

这时,南朝的陈与北朝的北周分别占领中国的南北朝舞台,双方在经历了战争消耗与宫廷斗争后,决定“通好”,改善双边关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让那些受战争影响、背井离乡的“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国向北周提出请求,让王褒及庾信等十数人能回归南方陈国。但北周高祖宇文邕只肯将王克、殷不害等人放还,庾信及王褒因学识才华出众,北周朝廷不同意将此二人遣返。

与庾信一道被北周作为人才扣留下来的王褒,祖籍山东瑯琊临沂。其祖父王骞,官至南朝梁的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南昌安侯;其父王规,也官至南朝梁的侍中、左民尚书、南昌章侯。王褒出身王侯世家,长得风度翩翩,本人又具备胆识气量超群、办事稳重老练的秉性,加之他博览史传,写得一手好文章,又擅长写草书、隶书书法,在朝野中很受好评,尤其是梁武帝萧衍特别喜欢他,把自己的侄女儿许配给王褒。王褒出道起家就任朝廷秘书郎、太子舍人,又袭爵为南昌县侯。后历任秘书丞、安成郡守

“侯景之乱”发生后,王褒能够带领军民积极做好防范,使郡内损失较小。梁元帝萧绎在江陵承制称帝后,王褒被任命为智武将军、南平内史,后被萧绎直接召到身边,官拜侍中、吏部尚书、左仆射。当时的建康城因战火而破败凋残,江陵比较殷盛,在定都江陵还是定都建康问题上,王褒作为当时政权的重要人物,也参与讨论。领军将军胡僧佑、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中丞刘㲄等人认为:“建业(即建康)虽是旧都,王气已尽。且与北寇邻接,止隔一江。若有不虞,悔无及矣。”他们又说:“荆南之地,有天子气。今陛下龙飞缵业,其应斯乎。天时人事,征祥如此,臣等所见,迁徙非宜”。萧绎觉得是这个理。

王褒虽是世胄名家,又有文学才华,但办事却十分谨慎。他知道萧绎性多猜忌,所以对定都问题一直不表态,加之萧绎的部下臣僚大都是楚地人,不能轻意得罪惹众怒,弄不好还会让萧绎不高兴。就这样,南朝梁的都城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建康(南京),另一个就是江陵(荆州),后来被西魏扶植起来的萧詧“西梁”政权也是定都在江陵。

王褒后来到北周,与庾信原因不一样。当西魏大军征伐江陵时,梁元帝竟授予王褒这位文雅之士以军事大权:都督城西诸军事。随着江陵城陷,战败已成定局,梁元帝向西魏大军投降,王褒等一杆文武大臣也一并投降,成了西魏的战俘。作为战败国的大臣,王褒与王克、刘㲄、宗懔、殷不害等数十人全部被作为战俘押至长安。

西魏政权实际掌控者、大丞相宇文泰(后被追谥曰文皇帝,庙号太祖)见到王褒一帮人后,喜出望外地说:“昔平吴之利,‘二陆’而已。今定楚之功,群贤毕至。可谓过之矣。”认为西魏对荆楚的战争胜利,获得的人才已远远超过了司马氏晋王朝当年平吴战役获得的陆机、陆云兄弟,称这批人是“群贤”,根本没有把他们当战俘对待。宇文泰并且还反过来与王褒、王克套近乎说:“我就是王氏的外甥,你们都是我的舅舅,我们一定要以亲戚来相处。你们到我这里就像到家一样,不要有什么离乡之感哟。”原来,北周武成元年,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被追尊为德皇帝,其母亲姓王,被追封为“德皇后”。

于是,西魏政权授予王褒、王克、殷不害等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朝廷经常把他们当上宾来宴请,让他们坐上席,并赏赐许多好吃好喝的。王褒他们荷恩被宠,朝廷格外关照多多,所以也就逐渐淡忘了羁旅之痛。

到了北周政权时期,王褒被封为石泉县子,享受“邑三百户”的俸禄。北周世宗宇文毓即位后,其人“笃好文学”,大力提倡和亲自参与文学写作,把从南方来的这批文人们更是奉为上宾。在这群南方来的文人中,王褒和庾信的才名最高,所以经常特蒙恩礼。皇帝每次游宴,都要让庾信、王褒他们赋诗谈论,各展才情,君臣之间,倒也其乐融融。王褒后来享受到开府仪同三司待遇,官至内史中大夫。到了北周高祖宇文邕时期,王褒经常参加朝廷议事,凡是皇帝的大招册,都由王褒来起草。皇上乘舆行幸,王褒经常侍从,俨然是北周皇帝身边的得力辅臣。王褒后来又出任宜州刺史,64岁时卒于任上。

王褒虽羁宦北周,但仍心系江南。其《与周弘让书》诗并序,最为充分地表达了他心中那种“征蓬长逝,流水不归”的游子思归而不得归的痛苦心情。在序中,他对“舒惨殊方,炎凉异节,木皮春厚,桂树冬荣”的北方气候条件、生存环境表达出严重不适与不快;书信最后慨叹曰:“白云在天,长离别矣,会见之期,邈无日矣”,并称自己已是“龙钟横集”,离大去之期不远矣。这封书信也是趁周弘让的哥哥周弘正以南朝陈国使者身份来北周时,经北周高祖宇文邕恩准,允许王褒等人与南方家乡来的父母官“通亲知音问”时,王褒让周弘正带回去的。王褒诗歌现存有40余首,大多是到北方后所作,主要是抒发羁旅之情、故国之思和边塞风情,文风雄健,如五言诗《渡河北》《关山月》等。惜原有文集二十一卷已佚,明代人辑有《王司空集》收录其诗文。

再说庾信,由于文笔好,人缘好,在北周朝廷也很是吃香,群公碑志,多相请托,由他代笔。庾信虽然地位声望显赫,但常有乡关之思,想念江南那方热土。其代表作《哀江南赋》集中表达了他对江南的思念与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悲哀之情。其辞有曰:“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北周静帝大象初年,以疾病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时年69岁。隋文帝对庾信离世表示沉痛哀悼与婉惜,除了追封他在北周的原有官职,还追加他为荆、雍二州刺史。庾信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经历古战场硝烟穿越之险的庾信、王褒,因受北方地理环境影响和人生感悟的累积,写出了不少征战诗文和边塞诗文,诗文的内容较在南朝时更加充实,文辞也更加朴实。他们以羁旅文人的身份,为北周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有诗叹曰:

江陵建康一水牵,

西魏北周两相连。

本是梁庭双子星,

孰如二陆长安眠。

大漠关山塞上月,

梦中难成故国园。

流水不归肠已断,

楚歌当哭哀江南!

2020年3月23日完稿于金陵四合斋

作者束有春,文学硕士,研究员。长期从事我国文化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先后发表有关古代文学、历史文化、文化遗产、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感知风骚时代》《传统与现代》《理学古文史》《江苏戏曲文物研究》等学术著作多种。现为《炎黄文化》杂志副主编。

标签:西魏;庾信;有春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