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公路变网红!苏南这一小城如何立足生态特质,探路县域新经济
2020-06-19 12:22:00  作者:朱璇 田墨池  
1
听新闻

6月初,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会发布,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线路、赛事和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名单,其中,“常州‘溧阳1号公路’运动休闲自驾线路”入选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线路。

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出消息,开展“2019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活动。该评选自5月20日起至6月10日结束,经过网友热情参与投票,最终“溧阳1号公路”瓦屋山线在网络投票评选环节获得第一名!

网红公路——溧阳1号公路是首批江苏省旅游风景道,因为路中间有红、黄、蓝三条线,所以这条公路也被称为彩虹公路。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连接该市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初步构建起“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大旅游”格局。

“很早之前对溧阳的印象,还停留在天目湖和南山竹海。而近两年,溧阳一号公路成为网红公路频繁出现在视野里。”南京王女士一边给1号君翻看照片一边兴奋地说,“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台系小清新的画风在我大江苏能看到,用彩虹线条把沿路的田园乡村、小镇景点都串联起来,自驾在这条路上,开车累了以后在驿站休息片刻,来杯1号公路的咖啡真是惬意。”

一号公路不仅是溧阳旅游业的“颜值担当”,更是服务了沿途村民,增加了致富机遇,激活了乡村旅游的细胞。如今,这条公路不仅成为展示美丽溧阳的“生态长廊”“观光走廊”,而且带动沿线10万农民的增收致富,彰显出乡村振兴的活力与希望。

溧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茶叶之乡”,其工业产业相比于苏南其他市县并不兴旺,但谈及生态经济,溧阳这些年可谓非常重视。近年来,溧阳围绕生态创新,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把乡村田园、旅游景区、绿水青山有机串成珠,连成片,由此形成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逐步打开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通道。作为县级市的溧阳还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生态创新”概念。

早在2018年11月,溧阳市委书记、市长徐华勤首次提及“生态创新”。随着一年多的反复推敲,形成了“生态创新”这一系统概念,即:在区域竞合中以生态作为基础变量、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吸引产业、科技、人才等与其聚合裂变,带动城乡空间、公共服务、生活方式与其融合嬗变,系统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以生态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城市能级提升的创造性实践。“生态创新”是溧阳基于长三角区域分工协作和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的现实选择,也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实践和探索。

“生态创新”如何付诸实践,需地方政府拿出具体方案。溧阳首先做的是坚持“生态先行”。

2016年起,溧阳实施“建设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创成全国文明城市。2019年又以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地区为契机,投入8亿元实施“美意田园行动”。

溧阳接连推行关停石矿瓦窑、修复废弃矿山、治理水库塘坝、保护水源地等措施,各项治理费用总计花费数十亿元。2016年,溧阳实施“建设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同时,积极淘汰落后产能,钢铁、水泥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4年的50.5%下降到22%。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保护生态不是不要发展,更不是不要工业,关键是什么样的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徐华勤谈道,在溧阳,依托良好的生态基底,致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科技、人才等创新力量,在更高层次实现生态的价值。

“以绿色旅游、绿色生态为基础来加速科技、人才、产业集聚,是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想法。”这是中科院院士杨国桢来到溧阳后的评价。

“生态先行”让溧阳有了区域竞合的根基,不仅促进了产业、科技、人才的聚合,还带动城乡空间、公共服务、生活方式的发展。目前,先进制造经济、高端休闲经济、现代健康经济和新型智慧经济“四大经济”已占据溧阳半壁江山,目前“四大经济”在该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突破50%。

此外,良好的生态资源,也为溧阳致力推动生态与生活的融合发展,在更高层次实现生态的价值提供了可能。如原本交通闭塞的上兴牛马塘村,通过对村庄空间进行了整体改造,该村正式对外开放以后,很快成为网红打卡地,接待了近20万名游客。

去年年初,江苏决定在溧阳市等5个县市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溧阳在开展试点中力求四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深耕制造、休闲、健康、智慧“四大经济”;二是建设美意田园、打造精美镇村、发展富民产业、融合城乡功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是以文明创建为统揽,着力打造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四是以生态为纽带,深度接轨南京、推进苏皖合作、有效对接上海,实行区域合作发展。

今年年初,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在溧阳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表示,生态是溧阳最大的优势,没有生态就没有溧阳,要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溧阳良好生态资源禀赋,不断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同时,旅游业发展要紧抓资源、项目和运营不放,做到实体工业和旅游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交汇点记者 朱璇 田墨池

资料来源 常州日报、溧阳新闻、澎湃新闻等

标签:溧阳;公路;生态
责编: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