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常:品读《红楼梦》,叩响南京历史钢琴键
2023-02-15 00:2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月明  
1
听新闻


潘知常:品读《红楼梦》,叩响南京历史钢琴键

  走在南京,就是走在历史里,走在文化中。2月14日下午,当代著名红学家、美学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潘知常教授作为第四期“阅美南京”的领读人,从人性和美学的角度洞察文学红楼,讲述《红楼梦》中的南京故事。

探寻“红楼”遗梦,遇见梦里“金陵”

  “当你行走在南京,每一步都像是踩在钢琴的黑白键上,荡起历史的回响。”在潘知常看来,生活在南京这座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是一种幸福,他为现场观众生动讲述了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南京记忆。“中国六大名著之一《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他曾移居南京秦淮河畔,在那个时空里,颠沛落魄的吴敬梓与锦衣玉食的曹雪芹在夫子庙相遇,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潘知常从“想象”的角度去看南京,仿佛与名人在同一时空共呼吸,历史文学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据统计,《红楼梦》中出现“金陵”(或南京)的地方总计有25处,可以说,《红楼梦》与南京有着深刻的不解之缘。潘知常翻开历史的卷册,细数曹公的祖迹与家世,对《红楼梦》做出深入浅出的解读,小说中呈现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无一不生动诉说着“石头城”中的“石头记”。《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这里的“金陵地界”“六朝遗迹”“石头城”等,分明说的就是南京。书中的鼓楼西大街就是南京鼓楼,北门外头桥与当日南京北门桥的自然环境也正相契合。而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地点则是如今几经更名的府西街。

  “如果带一本书去一个国家,去英国,至少要看过莎士比亚;去法国,至少要看过雨果;到中国,《红楼梦》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吞吐中国二十四史的百科全书。”潘知常认为,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红楼梦》就是这座世界文学之都上的王冠。

打开“文脉”南京,传递“博爱”之魂

  南京是中华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华文化复兴之都、博爱之都,中华历史的顿挫与转折很多都是在南京完成的。

  “从宏观的角度重读南京,把它放到国家民族的历史长河里,去探寻它在那些最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的关口,对文明文化和国祚民心所起的作用,就会发现它更多地承载着救亡图存、繁荣文化、走向复兴的责任和使命。”潘知常说,南京在中国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多次发挥过至关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也蕴含着《红楼梦》中的伟大哲学——“好了歌”。

  潘知常认为,打开南京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秋天”,落叶缤纷,秋天的南京是最美丽的;另一种是“文学”,通过打开文学的方式打开南京,领悟《红楼梦》中的人生大智慧。“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不要再走‘自杀自灭’的老路,《红楼梦》是曹雪芹真正写给中华民族的一封不朽情书。在这个意义上,南京这座‘博爱之都’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华民族的爱人圣地。”

  “阅美南京”系列活动自2022年9月启动以来,已经举办了四期。潘知常告诉记者,未来可以在《红楼梦》这片文学土地上深耕,举办读者阅读交流会、红楼小话剧等,将《红楼梦》打造成文化产品。

  本次活动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举办,吸引了潘知常的目光。“文化加文化,是一件相得益彰的事情,希望以后‘阅美南京’能长期落户于新华全媒体艺术馆。”他认为,在全媒体时代,媒体手握“长枪短炮”,更要加强文化传播的研究和使用,发挥最大的功能,将文化传播更远。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

标签:南京;红楼梦;文学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