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智慧夜游】钱宗明: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夜间消费新业态
2022-08-24 20:4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月明  
1
听新闻


钱宗明: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夜间消费新业态

  品夜市美食、逛本地商品、赏民俗演出……点亮“夜经济”,激活“夜消费”,推动文旅夜游的迭代升级,使之成为文旅产业的不竭动力。日前,江苏旅游学会夜游经济与数字技术分会会长钱宗明接受江南时报记者专访,就如何打造文、商、旅融合的夜间消费业态分享了他的观点。

  城市旅游的资源禀赋不同,文旅夜游定位也要不同。“像北京、杭州、西安等资源禀赋丰富,外地游客数量较大的城市可以投资一些大型文化演艺产品;而一般的中小型城市,外来客流量相对较少,尤其是一些非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景区,过度投资必定收效甚微。”钱宗明认为,“如果一座城市夜游的主体客群为本地市民,则要避免大型的、重资产的投入,轻运营、轻演绎、轻投资是最合适的路线。同时,针对本地游客群的分散性项目,很容易造成同质化现象,这时就要精准定位,在夜景、夜娱、夜餐、夜宿等方面,各有侧重地打造独有的个性和特色,把流量变成‘留量’。”

  比如,扬州瘦西湖内的钓鱼台只动用一位表演演员,加上小而精致的场景构造,就足以展现美而巧的江南水秀和扬州文化古韵。南京瞻园、金陵小城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事实证明,这类产品是未来中小型城市文旅夜游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文旅夜游的领域中,沉浸式是永恒的主题。从感官性到交互性再到角色性,将自己与夜游场景中的角色融合,游客才会更愿意参与进来。”钱宗明提出,对于角色扮演类的夜游项目,剧情设置不能太复杂,尤其要注意的是剧情设置要“众乐”而不是“独乐”,这样的产品才具有普惠性和效益性。

  如今,在VR、AR、MR、XR等技术引领下,以区块链、5G、云计算、AI为技术支撑,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已在夜游项目中普及。随之而来的投资也是巨大的,但互动性不够的夜游产品,复销力也会有所欠缺,一次性的消费并不能带来可持续收益。因此,推动沉浸式、场景性、互动性的产品消费,才能为夜游产业赋能。

  城市夜游强势涌入文旅市场,不仅在形式上要跟上时代的特性,更要打通文娱结合的内核。“文化的表现形式要适应新消费群体的特征,娱乐性呈现是夜游文创的重要方向。娱乐产品的需求黏性是较大的,这在亲子游和情侣游方面尤其明显。如果娱乐性产品融入文化元素,其效果则更彰显魅力,如娱乐体育、娱乐诗词、娱乐算术等在亲子夜游中的应用。”钱宗明认为,需要听取受众的意见,尤其是年轻受众的反馈,对一些新潮的事物进行调研后,再运用到夜游产品的开发之中。

  夜游设备利用率是夜游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下许多数字公司都是运用传统手法做常规的影像内容,忽略了装置和雕塑等实物在夜游中的作用。“将装置与灯光、数字融合,不仅减少了人力,还可以持续更新,一举两得。”室外的设备能不能在白天也成为景观?钱宗明认为,产业投资只有在日夜都成为旅游产品,设备的利用率才会变高,才能提高投资回报率。

  “一年四季中,夏天热,冬天冷,再加上阴雨天,近乎三分之一的时间无法在室外开展活动,室外产品的使用率就变得更低。”钱宗明提出,夜游不要全部集中在室外,要多考虑室内的封闭空间,四季昼夜全天候的产品打造是解决投资回报率低、提高利润率的重要因素。此外,在夜景观建设上,沉浸式夜景应该营造与白天不一样的场景,描绘出一个新的夜游空间,如果夜景只是把白天的景观再现,那叫“灯光亮化”,不能成为夜游的产品。

  钱宗明认为,文旅夜游归根结底还是要促进消费,让“文化+旅游+商业”模式一体化,实现商家、游客和政府的三赢。夜游规划需要具有充分的商业思维观,要有前期的市场调研分析、项目投资论证等基础流程。“我们在策划前期会运用各种工具收集当地相关市场数据,如外来人员的流量、住宿率、平均过夜天数、本地市民的夜间出游数据等,进而确定项目定位、主题方向和产品类别、投资规模。”钱宗明说,“运营前置也是夜游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运营与投资要并行展开,只有与运营相匹配的产品才是可靠的产品。”

  (江南时报见习记者 钱月明)

标签:夜游;夜游项目;消费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