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服务民生】她让600多位独居老人不再孤单
——记南京西善桥街道养老护理员李青
2022-08-23 21:1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雅倩  
1
听新闻


她让600多位独居老人不再孤单

——记南京西善桥街道养老护理员李青

  今年8月13日,习近平在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中说,“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在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工作的养老护理员李青就是这样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奉献光和热的人。

  李青今年刚满34岁,却已在养老服务行业工作了5年。5年间,她目睹了一些老人弥留之际的病痛、脆弱,承担了很多同龄人不能或不敢应对的助老事务。从没有嫌弃,也没有任何忌讳,她说:“我们同生为人,都会变老,都会遇到些无能为力的状况。”

孤寡老人家门钥匙的保管者

  8月18日上午9点半,记者在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的齐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1楼大厅见到了当地居民口口相传的榜样人物李青。她正在为一位老人测量血压,叮嘱他吃药的频次和剂量。

  齐修社区居委会原副主任梅建荣告诉记者,每天来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向李青寻求咨询帮助的老人不下30位,他们有的咨询如何网上交水电煤气费、挂号看病,有的就是想和李青聊聊身体状况……对于很多独居孤寡老人而言,李青就是他们生活的依靠。

  李青是齐修社区引进的第三方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中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居家养老站点运营和服务、“三色码”榜单上老人日常生活照料,以及为失能、半失能等有需求的老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据梅建荣介绍,齐修社区是整个南京市公共租赁房最集中的片区,特殊的住房性质决定了该片区人口构成的复杂性。其中,600多户的独居空巢老人更是给社区养老工作出了一道难题。2017年起,社区出资购买第三方社会组织提供的为老服务,李青由此走进了齐修社区,与当地的孤寡老人处成了亲人。

  当记者跟随李青来到她的办公室时,她从抽屉拿出一大串钥匙,数了数,足足20多把。这些孤寡老人留在李青这里的不仅仅是自家的备用钥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上门买菜、煮饭、拖地、搓澡、剪指甲、陪聊天;组织落实为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的暖心行动;逢年过节放弃与家人团聚,陪社区老人吃团圆饭……李青用日复一日的付出让老人们感动,让年轻人佩服。梅建荣说:“居民如今对我们齐修社区养老工作人员十分依赖、敬重,这其中李青功不可没。”

  8月3日,梅建荣接到社区一居民电话,对方怒气冲冲,声称楼上老人家中有大量流水漫延淌进自己家中。梅建荣和李青都知道,楼上是一位半失能孤寡老人,时常意识不清,前一天,李青还上门探望过。

  接到电话的梅建荣喊上李青和两名保洁人员立刻赶到老人家里,开门后,只见室内一片狼藉,李青拿起扫帚不停扫水。不一会儿,李青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

  楼下拨打电话的居民看见汗流浃背的李青时,立马没了火气,着实被高温下忘我投入清扫的李青打动,还特意买来西瓜送给李青他们。

  经了解,老人前一天在养老护工离开后开水阀用水,因意识不清而忘记关闭,水流了一夜,直到楼下居民发现。

  梅建荣说,受李青事迹的感召,街道越来越多养老护理员向她靠拢。每年暑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会迎来一批实习生,这些20岁左右的大学生都说,实习中最大的收获是向李青们学习了敬业和奉献精神,提升了对养老护理行业的认知。

陪伴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后

  李青说,她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老人,她始终持有一种发自心底的疼惜。

  2020年8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接到一位孤寡老人的求助电话,这位老人因突发病情造成大小便失禁。

  首先接到电话的李青立刻赶至老人家里,为老人换洗了床单、衣物,将地面拖扫干净。8点钟,当接到电话的梅建荣到达老人家里时,整个房间已整洁如初,他说,心里挺震撼的,连老人儿女都未必能做到的事,李青做到了。

  在梅建荣眼里,李青还是一个“小丫头”,但她不仅做着一些年轻人不愿接手的脏活儿苦差事,还承担着社区老人的临终关怀和后事料理。

  一般而言,老人在临终前的日子倾向于在家中与亲人一起度过,也有选择到医院接受院方提供的临终关怀。而在齐修社区公共租赁房的孤寡老人,既没有亲人,也没有经济能力到安宁医院,与他们一起走完生命最后阶段的大部分都是养老护理员。

  从2020年9月至今,李青已经陪伴9位孤寡老人走到生命的最后。料理完后事,李青还要跑医院为去世的老人开具死亡证明、去派出所注销户口、到殡仪馆办手续……当记者问到第一次照料临终老人是否有过胆怯,李青连连摇头:“我觉得他们都蛮孤单的。”李青回忆,由她料理身后事的第一位老人姓蒋,两年前,老人临终前躺在病床上无法进食,“他对我说,小李,我没有其他想吃的,就想喝点果汁。我特地为他买了榨汁机,但榨好后,发现他连喝口果汁都困难……”说到这里,李青一度哽咽。

  社区负责人说,支持李青继续从事养老工作的,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使命感,而是一种大爱。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标签:老人;养老;孤寡老人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