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抗旱,一个月调来一个“洪泽湖”
宜兴气象站最高气温达到42.2℃,突破我省日最高气温历史极值;长江干流大通站流量已低于19000立方米每秒,为历史同期最小;长江、水阳江、石臼湖创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太湖水位持续缓降,日均降幅0.01-0.02米……6月以来,江苏平均高温日数3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29.6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少4.6成,较常年同期偏少2.7成;长江流域发生大范围干旱,淮河干流几无来水进入洪泽湖,河湖库水位普遍偏低。8月19日,我省启动淮河以南地区抗旱Ⅳ级应急响应。面对较严重的气象干旱,江苏如何确保用水无虞?
引江补水,调水系统“动”起来
8月15日16时,省太湖管理处新沟河江阴水利枢纽工作人员在中央控制室按下按钮,室内启闭机转动起来,室外总净宽48米的节制闸闸门缓缓上提,长江水涌向新沟河。
“我们利用长江高潮位开闸引水,日均引水400万立方米。长江一天有两次高潮位,每天的时间不一致,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开启节制闸引水。比如15日,枢纽于凌晨3点至9点、16点至20点开闸引入长江水。”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江阴枢纽负责人张瑾说,这是江阴水利枢纽自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后首次开闸引入长江水,之前承担的都是涝水外排任务。
为保障生产生活用水量、确保太湖安全度夏,同一天,江阴水利局江堤闸站管理中心沿江13个水利枢纽,有12个开启,引入长江水。
“自8月起,江阴沿江闸站加强全线引水力度,最多一天引入长江水18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蠡湖水量。其中,我们站通过泵站动力引水,日均引水量690万立方米,其余都是利用长江潮差引水。”白屈港抽水站负责人缪国强说,“从今年出梅后至今,这里一直坚持动力引水,10多年来第一次遇到这样长时间动力引水的情况。”
为缓解持续高温少雨带来的气象干旱,省水利厅启动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调水系统,全力维持全省主要河湖水位,保障农业灌溉和城乡生产生活等用水需求。
引江济太——利用望虞河等太湖流域骨干水利工程调引长江水入太湖及周边河网,维持太湖水位,保障太湖安全度夏。这是10余年来首次在主汛期启动这项工作。
江水北调——先后调度江都、淮安、淮阴、北坍、大套等站开机翻水,解决里运河、总渠、二河等沿线用水,节省洪泽湖水源。
江水东引——里下河地区是我省的重要粮仓,泰州引江河管理处抽江补给里下河地区,并调度高港站向通南地区补水。
“针对目前长江潮水位较低现状,江都东闸应用自动感潮系统,实现闸门水位自动跟踪预测、闸门自动开启、自动调节等功能,确保水量北送东引合理分配。”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副主任周灿华介绍,同时,管理处江都四站通过AR实景、倾斜摄影、3D建模等技术,融合运行管理数据底板,搭建数字孪生泵站模型,实现泵站运行数据可视化,工程调水安全高效。
7月以来,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调水系统累计抽引江水34.6亿立方米,相当于正常情况下一个洪泽湖的蓄水量。
挖掘潜力,因地制宜“补”起来
8月20日凌晨4点,在南京市高淳区的水碧桥抗旱补水点,来自省防汛防旱抢险中心的抢险队员们已经就着星光踏着露水架设机泵进行翻水,缓解当地旱情。
“高温依旧持续不下,水碧桥闸进水口全力抽引水阳江江水,向固城湖补水,保障当地的用水需求。”省防汛防旱抢险中心防汛抢险队副队长雷天宇告诉记者,现场最关键的就是出水情况。“一是出水作业面比较小,二是送水长度比较长,这两个问题都要考虑。所以必须要把出水管道的位置控制得很精准,保证出水不会对河岸的护坡和河床造成冲塌。”
据了解,应南京市请求,8月15日,省防汛防旱抢险中心出动20多名抢险队员,50台套潜水电泵支援高淳区,每天可以向固城湖补充97.6万立方米的水。记者上午11点抵达工作现场时看到,队员们汗流浃背,管道被烈日晒得很烫,戴着手套去搬有时候都会粘手。
“输送水源争分夺秒,现在抗旱补水用上了许多新材料新设备,大大提高了架机效率。”雷天宇说,如利用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提前巡查建立现场模型,为抗旱决策会商提供“第一手”信息;全面应用中心自主研发的轻量化尼龙弯头,连接水管快速稳固,节省大量人力;实战检验通信保障体系,抗旱现场与中心调度室实时通信会商,直播抗旱架机进度……
水碧桥抗旱补水点是全省挖掘补水潜力抗旱的一个缩影。“前天,我们已派出由厅领导带队的三个工作组赴南京、镇江、无锡、常州、淮安、扬州等地督查指导抗旱工作。”省水利厅厅长陈杰介绍,工作组和专家组赴旱情较重地区,现场掌握第一手旱情,了解抗旱应急措施及需求,挖掘补水潜力,督促指导各地沿江地区口门全力抢潮引水,对自引不足或难以自引的,启用泵站抽水,全力确保用水需求——
镇江各级水利部门通过闸站联动引水、架机翻水、科学配水等措施,积极做好水源调度工作。7月以来,谏壁闸、九曲河闸累计引水8亿立方米;句容市北线、西线、东线三条抗旱翻水线齐发力,日提水量110万立方米;丹徒区时隔7年再次启用长山提水站,扬程超41米,跨越十里长山和丰产、马迹水库补给凌塘水库;丹阳、句容、丹徒因地制宜已架设临时机组106台套,全力保障灌溉用水需求。
仪征面对陈集、月塘等镇水库水位较低、无法提水的实际,在干渠增加出口,新开渠道约6千米、铺设补水管道约2千米,新开沟渠大大提高了补水效率;月塘镇、马集镇、大仪镇等镇利用自身有抗旱井的优势,及时启用抗旱井对局部偏远地区进行灌溉,目前全市启用抗旱井约115眼;通过采取调用移动水泵、临时架机、疏通沟渠等措施,对塘坝库进行补水。
(记者 洪叶 通讯员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