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评】评弹的未来在于建设“新传统”
2022-03-20 19:3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潘讯  
1
听新闻


评弹的未来在于建设“新传统”

□ 潘讯

  评弹是一门地域性的说唱艺术,它的传播范围与江南文化圈大致重叠。评弹在苏州几经兴衰,但是,直至今日,苏州评弹文脉未断,传统犹存。

  从评弹在苏州流传的长时段来看,因其与民间生活、乡土社会的水乳交融,评弹的表演形态更多保存了说唱艺术原生、质朴的特征。从表演内容看,评弹艺人深掘吴语口头文学的杰出价值,“舌灿莲花”描摹市井百态,“摇唇鼓舌”刻画人性幽微。而茶馆书场的演出空间,更为评弹带来了一种轻松、幽默的说书风格。苏州文化母体的深厚底蕴,更赋予了评弹含蓄、细腻、静雅等艺术特色。民间性特征往往具有较强稳定性和延续性,正是这一特征造就了上述评弹在苏州的“艺术传统”。

  评弹在苏州,还有另一“学术传统”,这一传统至少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发端起源,至新时期后蔚为大观。老一辈评弹理论家周良,从收集评弹史料、整理传统书目、记录口述艺事进入研究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深刻影响了苏州评弹的学术格局。不同于一般理论家的艺术概念构建,周良将他的凝练性认识建立在对评弹历史的研究和把握之上。他对评弹传统书目历代流传脚本的广泛涉猎与精细披读,他对老艺人口述历史的征集、整理和研究,都成为他理论提炼的学术资源,他的评弹艺术论具有深厚的“历史的观点”。周良的倾心倡导和身体力行,赋予了这一“学术传统”重本体、重传承、重历史的鲜明特征。

  但是,一个毋庸讳言的现象是,如果我们将评弹艺术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艺术传统”与“学术传统”长期以来是有隔膜甚至隔绝的。“艺术传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从诞生至今,数百年间评弹艺术始终处于流变与创造之中,评弹的艺术传统也在坚守与更新中汩汩向前。近百年来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江南社会的转型与裂变,使得评弹置身于全新的社会生态系统,其艺术生产机制发生诸多深刻变化。对这些变化与变革,评弹学术研究未能及时做出跟进与回应,未能对表演艺术流变提供有效的学理解释与学术支撑。而评弹演员、舞台工作者,对于评弹丰厚深刻的学术成果缺少吸纳自觉,没有从历史视角审视评弹艺术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没有将理性思考融入自身的艺术成长。从长远看,这不仅是艺术发展的“缺憾”,更将成为评弹艺术的“隐忧”。

  新时代苏州评弹传承创新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推动“艺术传统”与“学术传统”的沟通融汇,以学术支撑艺术,以艺术滋养学术,在此基础上建设评弹“新传统”,最终推动苏州评弹融入文化现代化的建构,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样本。

  (作者为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曲艺家协会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曲艺委员会副主任)

标签:评弹;苏州评弹;评弹艺术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