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提升经营绩效的思考
2022-12-30 12:40:00  
1
听新闻

  加强经营管理,稳步提高经营管理决策水平,是实现农发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层农发行处于业务经营发展的前沿,在履行政策性职责的同时,也要遵循银行运营的一般规律、坚持质量、规模、效益相统一、改革发展相协调的办行规律。必须牢固树立经营效益理念,聚焦价值管理,推进财务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就如何主动拓展业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提升自身经营绩效,作一些粗浅思考。

  目前基层经营绩效管理中存在不足和问题

  近年来,总行相继提出,在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的同时也要树立保持效益观念,坚持“政策性强的业务不赚钱或者少赚钱,但不能亏本”的要求,“切实强化算账意识和效益观念”。但基层行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经营绩效管理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

  (一)业务发展和绩效管理不平衡。农发行自成立以来,在业务拓展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从原来的粮油业务到传统与经营性业务并重,再到现在的保证政策性收购、大力拓展城镇一体业务,并开办国际、投资等业务,最近实现网上银行业务。经营范围拓宽、业务品种的增加,对经营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完成各项业务指标成为基层行头等大事,不可避免地导致基层重经营轻管理现象的产生。

  (二)岗位设置与责任要求不清晰。由于营销和会计管理相脱离,营销者较会计操作更看重结果和效益,操作者更看重操作性和使用性,两者时常出现抵触的问题。比如营销线可能因为经营诉求忽略安全隐患,而会计操作者因为一味规避风险忽略经营需求。加之,经营绩效与相关费用挂钩力度有限,未能体现“多劳多得”政策、相关费用向基层一线倾斜,影响基层经营绩效提升积极性。

  (三)管理手段与人员结构的矛盾不协调。突出表现会计队伍严重不足,缺少专司管理会计岗位。一人多岗、多职,兼岗串岗普遍,会计主管既履行着会计管理和监督职责,又承担着大量日常事务性工作,影响会计职能发挥,特别是缺少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研判,及时关注资金市场走势、涉及农发行业发展动态、敏锐把握对农发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影响等。加之,信息技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尚未建立资金定价系统、贷款风险成本计量等,使得监督与管理的力度达不到应有效果。

  基层提升经营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聚焦主责主业,以业务发展主线,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经营绩效有机结合,推进高质量发展。

  切实加快业务发展,着力增加信贷资金有效投入

  按照总行党委提出的“六个坚持”总体战略、“四个全面”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服务稳住经济大盘,增加信贷投入,提高营业收入。

  聚焦产业链金融,加快业务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经营意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大对农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力度,围绕农发行履职,着力推进粮油棉业务增量扩面提质,坚决守好履职发展“主阵地”。在支持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同时,主动适应市场化改革,重点支持粮食部门开展市场化业务,并延伸信贷资金链条,转换服务方式,支持粮食部门与加工企业联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价值链。

  聚焦乡村振兴,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结合地方资源禀赋,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做好项目贷款的营销,重点围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两新一重”和践行“两山”理论,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项目投入,培育一批相对优质、稳定可靠、布局合理的信贷客户群体,切实把乡村特色优势转化为农村经济增长优势资源,从而增加自身的经营发展能力。

  聚焦脱贫攻坚和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抓好政策执行,落实帮扶责任,进一步完善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支持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同时,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在培育和完善“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模式的基础上,拓宽民营小微企业获客渠道,延伸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农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稳步提升培植新的业务增长点。

  切实优化负债结构,着力降低资金成本

  坚持负债结构优化,完善纵横结合、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存款机制,坚守合规底线,降低资金成本,强化对年度筹资成本的目标控制。

  突出组织存款营销。树立“存款立行、存款兴行、存款增效”的理念,按照“专业事、专人办”的原则。基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做好内部人员分工,成立存款营销小组,采取拜访高层、对接中层、做实底层的策略,千方百计,加大存款组织力度。建立组织存款责任考核制度,加大奖励力度,重点做好财政账户的营销,特别是涉农资金转存,努力分到财政存款“一杯羹”,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

  抓住重点人,选准营销对象。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多样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努力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增加客户的粘性。通过贴近客户日常生活,与其情感、兴趣相结合,提升客户体验性,使营销变得有温度,特别是做好存款部门单位中层人员、经办人员,让其成为农发行的“粉丝团”,着力拓展非税客户的营销成效,扩大低成本资金来源客户群体。

  优化负债结构,向管理要效益。突出负债结构优化管理,明确实现财务可持续必须从负债端努力。建立存款余额来源日报制度,详细分析各类存款资源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存款动态,优化存款定价管理。建立资金闭环管理,进一步加强销售货款、项目收益、财政补贴等各类资金的归行监管;争取社保、土地出让金返还等低成本资金组织,稳定低成本资金基本盘。

  切实加强业财一体化建设,着力推进运营集约化

  牢固树立“价值、科学、规范”理念,聚焦价值管理,从账面利润、FTP成本、存贷比、企业利润贡献度、贷款种类、期限、利率再定价区间等多维度进行财务分析,提升集约化水平。

  突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树立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提升预算管理服务战略能力,做好量价险综合经营平衡,提高资源配置方面效益。广泛普及财会核算知识,特别是基层一线管理人员,清楚效益来源以及影响效益因素,熟知系统内借款资金成本、贷款利差、存款效益、不良贷款利益反差之间的辩证关系,深知消化不良贷款财务和声誉损失成本。发挥财会的价值管理作用,打通业务、财务、风控、资本等各个环节,减少成本与收入的时间错配,做到财务预算与业务发展的动态匹配,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突出业务经营分析预判。坚持多维度、多层次价值分析,时刻注重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分析、趋势性分析和政策预判,准确掌握资金运动规律。从年初开始,将资产质量因素纳入财务预算编制范畴,探索核定FTP利润计划,围绕全年经营目标任务,坚持按月开展财务分析,拓展财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做好贷款投放收回、组织存款结构的分析,密切跟踪业务发展,即贷款到种类、期限、项目、企业;存款到来源、品种、期限,及时掌握资金运动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有机融合,进一步增强效益观念、算账意识、保障经营目标实现。

  突出运营集约化、科技化。抓好各项运营集约化措施落实,进一步将金融科技应用渗透到数据收集、加工、分析、展现等过程,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有效共享,寻找“高效”“高增长”产品,优化银行内资源调配。进一步完善网银、手机银行等现代化结算手段,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充分发挥新一代核心系统功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金融科技手段,推出“无接触经济”新业态,优化信贷流程,提供“非接触式”的金融管理服务,实现对象、流程、规则的数字化,持续推广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加快线上业务发展,提高服务效能。

  切实加强财会管理,着力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牢牢把握“经营高效”的要求,合规运作,优化岗位配置,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着力提升财会人员素养。

  全力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在确保信贷规模增速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发展重点,把控发展节奏,提高信贷规模的时间价值,向时间要效益,力争早投放、早受益,做好跟踪服务。加大PSL资金宣传使用力度,加大与地方党政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从项目选项上入手,确定优质服务对象,争取政策支持。主动与地方人民银行、监管部门联系,加强沟通汇报,用足用好资金优惠政策。

  全力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坚持勤俭办行,进一步规范财务开支范围、标准、审批权限、程序等,对于大额费用开支,一律提前上报研究、审批后列支,发挥财务资源最大效能。每半年,会同办公室对全行辖内固定资产和千元以上低值易耗品进行盘点,并对报废资产按流程转让处置,做到透明合规。同时,优化绩效配置,将财务费用与经营目标考核有效匹配,从存款存量、增量和贷款利差收入方面细化配置营销费用,确保资金配置合理高效。

  全力抓好增收节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实施精细化管理。在外部经营上,优化企业账户服务水平,积极研究财政补贴政策,保持农发行代理拨付资金规模稳步发展,并力争有所扩大。在内部管理上,坚守保本底线,区分贷款性质实行差别化定价。加强应收息管理,加快表外欠息清收进度,合理调整贷款结息周期,推动核算与管理质量的“双重”提升。加快清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少经济资本占用,客观反映业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全力优化财会岗位和人员素养提升。优化财会岗位设置和员工培养管理是提升经营绩效重要手段。按照“责权利对等、相互制约、责任清晰”的要求,设置财会岗位,做好量价险综合经营平衡,提高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益。注重培养一人多岗、一职多用、一专多能的岗位能手和“财会能力+”复合型人才,锤炼过硬业务水平,特别将属地人员选拔聘用到财会岗位,注重培养具潜质、有能力、勇担当的优秀年轻员工,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专业精良、作风过硬的业财人才队伍。(农发行淮安市洪泽区支行 王培芬

标签:业务发展;农发行;绩效
责编:刘岩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