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同志说,苏州吴江开弦弓村变化很大。2019年8月,1号君调查《从费孝通笔下的“第一村”到经济薄弱村——开弦弓村错失了什么》在《新华日报》刊登,作为世界认识中国乡村的窗口,开弦弓村沦为经济薄弱村引发关注。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派出调查组,1号君作为调查组成员进行专题调研。省、市、区各部门拿出了切实帮扶措施,2020年,开弦弓村成功移出苏州市“经济薄弱村”名单。
两年多过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弦弓村什么样了?
“香青菜园成了村口大公园”
紫甘蓝、青甘蓝、香青菜,一畦畦香青菜田,好一片江南乡村美景,令村民没想到的是,开弦弓村辟出的90亩“香青园”,菜田成了江村的旅游景点和网红打卡地,游人观摩费老学术开启地的研习基地。1号君发现,菜田还分别划定了江村实验小学部、初中部劳动教育责任田。
“香青菜园成了村口大公园”,开弦弓村周春燕很兴奋。香青菜卖得好,村里闲置的劳动力也到菜园成了公园菜农。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夏国强介绍,香青菜是开弦弓村“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代表性农产品,拥有历史传承和乡情记忆,2022年,吴江香青菜纳入首批入驻金陵饭店推荐产品目录。在记者的眼里,远不止香青菜园,开弦弓村正在变身一个大公园,一个江南乡村博物馆。
“这个钢琴是开弦弓村小学的,书法也是当年开弦弓村,在学校的一个储藏室找到的。当时我看到这架老的土钢琴,心头一热,真的感动啊,小时候乡村音乐课,这样的“土”钢琴,要用脚踩的”,开弦弓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志骁,带着记者来到江村club,钢琴琴键已经按不出声音,开弦弓村“读书破万卷”隶书条幅颇有功底,club有咖啡、西餐。做西餐的年轻人,最拿手的是“战斧牛排”,服务员都是本村的年轻人。
开弦弓村民居密度比较高,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保护。村里面的所有老树,政府都花钱买断,荷花湾买断了几十棵,买断后的老树就不能砍伐,这是乡村原生态的风景。小青河边一棵38年的桔子树,结果的时候,红彤彤的橘子,“我们当宝贝一样,还有一棵泡桐树,开花的时候,紫色的花,特别漂亮”,夏志骁说,村民的朋友圈是试金石,老爷爷奶奶带着小孩子,今天抖音上发荷花湾,明天发芙渠园,“旁边村的看了很眼红”。荷花湾改造后,政府买下一幢村民将拆的老房子,移建到公园,这幢古建筑,成了公园景观,也是党建服务点。
开弦弓村目前研学政务年接待量10万,为探索开弦弓乡村振兴的出路,夏志骁告诉记者,2020年6月,由吴江区区长王国荣挂帅,吴江区成立了开弦弓村项目指挥部,2020年9月,吴江区、七都镇两级成立江村文旅开发投资公司,2021年3月,成立江村专班,七都镇挑选的8位工作人员组成的专班,派驻开弦弓村。“专班”全称“中国江村项目专班”,专班的成员要学习礼仪、熟读费孝通著作,要能当费孝通江村纪念馆讲解员。
“开弦弓村一年前开始整治东西长荡乱养和饲养鱼蟹,水质得到恢复。小清河边规划种一些果树,主要是桔子树,还在引导村民菜园入股”,夏志骁说,在全区重点打造之下,开弦弓村彰显文化特色、产业特色,依托“一厅两群三园”的七都镇乡村振兴空间格局,开弦弓村打造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江村客厅,通过农园、桑园等打造,形成以江村为核心,多种业态配套布局的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江村样板。目前,江村风貌大变样,从经济薄弱村跃升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空间规划引入“新经济”
在开弦弓村,建筑规划起点很高,费孝通纪念馆、江村club、江村教授工作室及新村委会,由同济大学李立设计,江村市集、江村礼堂由中国乡建院罗宇杰设计。建好的江村市集、乡村文化礼堂、乡村公园,与村综合提升项目,整个村得到普惠,村风貌、人居环境、公共环境、配套同时得到提升,原地重建的村委会包括了新村委会办公区、日间照料中心、影剧院。开弦弓村原缫丝厂,将复原模型做保护性恢复。
根据规划,江村分布了不少沉浸式体验点位和费孝通调研点位,粉墙黛瓦、玫红色的透光玻璃墙,江村Club有餐饮、展览,有费孝通和乡村建设书籍,还有“专班”找来的和江村、费孝通、乡村振兴论文,为前来参加“村长论坛”、学术研讨的人提供翻阅。江村Club的运营者是从上海设计师张文轩,他同时也是“中国江村项目专班”和苏州江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的顾问。张文轩建议建设一批类似于江村Club这样的公共区域,为村民提供休闲点,也方便游客办研讨会或餐饮。
“蓝天环保前几天来江村做熏青豆,有老灶头的十组家庭”,50多岁的周小芳很开心,1986年5月16日,费老第十一次到访江村,带着日本学者参观了周小芳的新房,在人类学的角度,询问彩礼和嫁妆的情况。周小芳开了民宿,怎么吸引游客?她也在思考。村里搞试点,一些家庭妇女做糕团、青团子、糕饼、熏豆茶。区妇联的志愿者帮助村里把特产销出去,正在尝试阶段。“我们现在有一支队伍,报名的有100多人,参观点上几个弄堂先搞起来,以点带面,扩大到村旅游线上,开年先来来看。全靠政府也不行的,首先自己要动手做起来,把土特产做起来”。
“生在这个村很幸福”,周小芳说。抱了小孙女来串门的周凤珠说,“没有生活比现在更好的了”,她的儿子姚林超、媳妇卖羊毛衫做电商,媳妇是抖音直播网红,姚林超告诉记者,羊毛衫都是下半年做的,“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昨天直播卖了1000多件,最多一天卖了3000多件。羊毛衫去年二三销售二三十万件,销售1000多万”。
大年夜,刚从博物馆讲解回家的姚富坤说,冬奥会主题歌就是费老提出的美美与共,“江村是不可以复制的。指挥部、专班有100多人马,区里面已投入一个多亿”有压力就有动力,蓝图已经画出来,现在正在实施。姚富坤也在思索,靠每年上面拨款,不是长远打算,输血要变造血。
小村庄的发展动力来自哪里?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开弦弓村形成了化纤纺织、针织衫编织和水产养殖三大产业。七都镇已对庙港缫丝厂、田园纺织厂进行规划改造,推进“低散弱”企业整治和腾退工作,为生态友好型的“新经济”腾出高质量发展空间。
读书和艺术融入乡村
江村的伴手礼是费孝通两本经典著作《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上有费孝通题写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江村文化礼堂读书分享会,吸引了150万网友参与。开弦弓村以费孝通名言、经典事例为特色,建成了富民弄、求知弄、自觉弄三条文化弄堂。富民弄源于费孝通所著《志在富民》一文;自觉弄源于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观点;求知弄,名称来源于费孝通的《从实求知录》一书。
江村小书斋吸引了小朋友,记者看到,书架上除了费老的《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等著作,还有“江村书架计划”常州秋白书苑等单位捐赠的《秋之白华》、《湖州传》等书籍。放寒假了,儿子和小朋友喜欢在小书斋看书学习,夏志骁很安心。
“江村书架计划”活动不久前在江村文化礼堂举行,“江村书架”发布的同时,“江村艺术驻地计划”也在去年底开展。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是村中的标志性建筑,江村集市是农贸市场,江村文化礼堂是由老仓库改造的。让乡村记忆保持活态,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一个景观,驻村艺术家来了,中国江村项目专班负责人苗大伟说“村民们需要美、需要健康、需要好的教育——这和城市里居民的诉求是完全一样的”。
五位艺术家和一位建筑师驻村两个月,通过装置艺术、壁画等艺术形式,与村民及公众互动。《江村藏书》是艺术家易连搜集建筑废弃旧砖装置而成的。他和当地村民一起,在砖头外包裹一层透明树脂,侧面安装类似于铭牌的标签,每一块砖的书名都是费孝通《江村经济》中提取的关键词。缫丝厂一个废弃厂房里摆放着好几件徐大卫的《书·架计划》,也是此次驻留艺术家作品。
“乡村振兴,不是把房子外立面刷刷白,在满足人们阅读与欣赏艺术品的同时,兼顾社区更新和文旅功能,图书馆成为一个可阅读的公共艺术项目”,夏志骁说,驻村艺术家的到来,村民很新奇,他们的作品,融入开弦弓村,让乡村成为一个可以阅读和触摸的地方。
最新发布的长三角行动计划,到2025年将完成中国·江村综合提升示范工程,江村文化研学游览路径,打造江村客厅等项目,打造世界级乡村振兴典范。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在开弦弓村,青砖、鹅卵石的小路伸向远方,村居房前屋后整洁的矮篱笆,种满了香青菜、菠菜等蔬菜,不同的是,写有费孝通名言的木牌,突然跃入眼帘。对乡村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费孝通说,“发展中的困难,还要靠新的发展来克服”,另一块木牌写着“力量在老百姓中间”。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丁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