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作为农业源头基础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结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竞争力意义重大。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 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现代种业发展的决策部署, 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当先导、 补短板、 逆周期” 职能作用,我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站在国家战略、改革全局的高度,加大对现代种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以支持优质种业企业带动种业产业提升,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现结合我市现代种业发展情况,探讨下我行支持现代种业发展的难点痛点。
一、宿迁市现代种业发展现状
宿迁市作为我省农业大市,拥有可耕地面积684.2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860万亩以上,蔬菜复种面积200万亩左右,花木种植面积60万亩。常年主要农作物种子繁育面积在20万亩左右,产种约8260万公斤,其中小麦种子繁殖15万亩左右,常规水稻种子繁殖3.5万亩左右,杂交水稻制种2万亩左右,大豆种子繁殖2000亩左右,棉花制种500亩左右。全市共有种畜禽场19家,其中种猪场8家、种鸡场4家、种鸭场3家、种鹅场4家。拥有水产苗种繁育场39家、基地总规模1.47万亩,年产苗种量达29.4亿尾、1.2万吨。
二、取得的成效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相关要求,推动宿迁种业高质量发展,宿迁市出台了相关措施,在基地建设、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融合方面予以扶持,进一步增强了宿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随着《江苏省种子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和现代种业发展,我市种业企业数量逐渐减少,竞争力不断增强。农作物种业企业由最多时的27家发展到现在的11家(7家是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4家是蔬菜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其中泗洪县5家,沭阳县3家,宿城区3家。畜禽、水产产业种业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增,立华牧业、正大食品等销售额稳步提升。种业企业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过去种业企业“多、小、散”局面得到明显改观,企业整体规模明显扩大。
(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市种子繁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发投入比重明显提高,选育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较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如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瑞华麦520、瑞华麦516、瑞华麦518、瑞华麦523、瑞华968、C两优113;宿迁中江种业公司选育的江玉403、江玉877、苏玉44、江麦816、江麦919,宿迁农科院选育的迁麦2号、泗稻15号、泗稻16号、泗豆520、迁丽1号、迁美1号等。
(三)种子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全市在农作物种子常规检测中所检测的水分、净度、发芽率三项指标合格率都在98%以上。全市种子质量总体较好,特别是稻、麦、玉等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稳居高位,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稳定在97﹪以上,有效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全市农业用种安全,确保不因种子质量问题引发重大纠纷案件。
三、制约我行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央政府、国务院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农业发展有利的政策不断推陈出新,然而,专门针对我国种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少之又少,且缺乏明确的指引或制约。随着现代种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生产及经营方式的不断改进,尤其是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构建商业化育种机制、培育突破性新品种,这些变化意味着现代种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目前来看,由于我行暂时缺乏适合现代种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信贷政策不完善,担保措施无法落实,贷款损失得不到有效补偿等问题的存在,无法满足现代种业的多层次金融需求。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今年以来,总行针对种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文件中虽然对种业支持提出了相关措施,但并未对此专门细化。一是未对种业单独设置营销产品。仅种业流动资金贷款就可以使用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农业小企业贷款和粮油购销流贷资金贷款等营销产品,但在实际营销对接过程中,种业客户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各类营销产品准入条件又不同,导致一个企业按照不同的营销产品出现不同的准入结果。二是优惠力度还不够大。种业贷款未像小微企业一样执行100BP利率优惠政策,有时导致客户营销对接后因利率优惠力度不够而资源流失,不利于业务开展。三是未将种业全产业链贷款纳入经营绩效考核。对种业贷款的重视程度还需提升,考核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把种业作为业务发展的考核内容,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对支行营销无法起到督促作用。
(二)种业企业不大不强。我市虽然存在一定品质较高的种业企业,但目前仍未有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仅有4家。我市现代种业企业尚无有效的龙头企业,企业分布较为分散,龙头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各企业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很难形成有效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部分种业企业自身存在原始积累历程短、自有资金匮乏、经营规模偏小、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企业产权不清等问题,企业抵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支行在充分考虑安全性、流动性、利益性的原则下,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现代种业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导致企业在贷款准入申请过程中出现一定困难,。
(三)种业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现代种业企业领域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且缺少相关信用担保机构的有效支持,大大降低了支行对其贷款的投放效率。现代种业企业的主要资产为农作物种子及知识产权,农作物种子由于存在存储难、变现难、抵押程序复杂多变等缺点,很难在贷款中作为有效的抵押物。对于知识产权而言,在企业的资产构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我行未将知识产权纳入抵质押物清单,无法给现代种业企业带来有效的资金供给。
四、提高现代种业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
(一)加快产品创新,提升政策支持力度。现代种业企业覆盖上游育种、中游种子生产、 下游种业应用环节,可使用的营销产品较多,建议以文件形式明确现代种业企业使用的营销产品,明确统一准入标准;参考近年来对小微实体企业的政策优惠政策,加大对现代化种业的支持力度,对于符合我行支持条件且自身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执行合理的利率优惠政策,吸引客户资源,扩充企业数量。促进基层行营销现代化种业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建议在年末对其考核利润进行还原,将现代种业贷款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全力助推现代种业业务发展。
(二)创新融资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结合现代种业行业特点,建议改变单一抵押或担保方式,采取固定资产抵押、设备抵押、仓单质押、公司担保等组合担保方式,为合作企业提供方式多样、容易落实、风险可控的担保方案。同时,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订单、应收账款及专利产权质押新模式,切实解决好现代种业担保难问题。
(三)转变服务观念,做好种业金融服务。种业服务要做好,专业队伍需先行,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小分队宣传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在内部挑选或培养熟悉现代种业产业链的专业人员组成服务团队,为现代种业企业提供咨询、融资、资金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实行“一企业一策略”服务机制,差异化制定服务方案,助力优质粮食籽种培育、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智慧农业平台打造,提升科技助农支撑力、创新力、驱动力,提高现代种业企业对我行融资渠道、服务方式和产品范畴的认知度及认可度。
(四)强化贷后管理,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鉴于目前现代种业面临着一定的自然灾害、质量、产能过剩、同业竞争等风险的现状,在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工作的同时,应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两手抓两手硬,把好企业准入调查关,规范客户资金使用关,强化信贷贷后管理关,充分利用内外部监管措施,密切关注政策与市场变化,详细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风险要点,保障我行现代种业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宿迁农发行 李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