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来德评吴国平:文心铸书魂 纸上有乾坤
2021-12-01 21:19:00  来源: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作者:曾来德  
1
听新闻

  认识国平,缘于好友殷实。20世纪90年代某日,他们二人一起来到我的工作室,记得国平拿了一卷自己的书法作品。我们喝茶聊天看作品。国平性格温和,言语不多,甚至有点内向。那时知道,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攻读文学,主要精力都放在诗歌创作方面,发表了不少自由体诗,有一定影响,而对于书法,他似乎并没有显示出过分狂热或者是多么执着的念头。

  相识以后,虽往来也并不算很多,但彼此心有灵犀,每每相谈甚欢。正是他的恬静、淡然,他的不狂热、不执着,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人骨子里的文化性格和艺术气质:温柔敦厚。温文尔雅。事实上,这都是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反哺于它的信徒——君子士人们时的重要养料。

  纸上乾坤,笔底微澜,中国文化历来讲文脉和思想的赓续,而非激烈的革故逆袭。由人到作品,国平高度一致。他遵循了非常典型的中国文人书法传统和文人审美追求,走的是中正平和的书法正道和大道。他对书法艺术的体认,主要从帖学进入,而后碑帖相融,尤其是对二王作品的精髓,有精妙领会,这让他的书写细腻、秀美而又含蓄内敛。他的草书挥洒,他的笔墨意兴,一笔一画都自由而又有节制,既放旷逸兴,又完全在一定的法度之内。印象中,国平从不走极端,也从不跟风弄潮,或发什么狂言妄语。他显然更愿意在书法的巨大历史阴影中隐匿自身,而不是离经叛道。

  可以说,国平是个向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传统顶礼的人,在现时代,这其实是一种难得的教养。国平出版作品集,要我写几句话,其实我倒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反观自己,在书法上走的是一条陌生化的路,从民间书风的野逸,到现代艺术的开放,从观念到方法,曾多方尝试,上下求索。本意是有所突破,有所创造,希望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摆脱魔咒一般的循环复制,摆脱历来被工具化、实用化、庸俗化的可悲命运。奈何我们的千年文化传统是那样强大,我们东方人的艺术“天条”是何等严苛!某种意义上,你对传统偏离得越远,传统将你拉回来时的反作用力可能就越大。

  书法之现代,书写之自觉,笔墨之抽象,这些观念层面、技艺层面的诉求和具体实践,如果不是在中国艺术精神的总体规定性之下,如果不能汇入文以化人、文以载道的历史大河,就极有可能沦为徒劳的挣扎。这样的话,国平的书法之路其实是让人起敬的。也是值得推崇的。在文化与个性,在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作品的真理性之间,诸多所谓的现代观念,未必真的现代;诸多所谓先锋的或者是新的试验,也未必真的就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可言。相反,自我的消弭,个性的收敛,对传统的重视,对经典的敬畏,更有可能将我们带人一个无限丰富的世界,

  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宽广、文化的长远和文明的博大。

  本文作者曾来德,四川省蓬溪县人,1956年生,1973年入伍,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世界华商书画院院长。1980年代初拜著名书法家胡公石先生为师,研究今人的审美,融进时代精神并创造自己的书法风格。他不但是一位书法大家,也是一位能独辟蹊径的山水画大家,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标签:书法;中国文化;吴国平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