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华日报》看奥运孤胆英雄刘长春
2024-07-29 22:1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邓雯婷  
1
听新闻


从《新华日报》看奥运孤胆英雄刘长春

  1932年7月8日,上海轮船港口码头,人头攒动,大家赶来是为了给一个人送行,他即将前往美国洛杉矶参加第10届奥运会。伴随着汽笛声,在亿万国人充满期待的目光中,他正式开启了意义非凡的奥运之旅。他就是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刘长春。刘长春有着怎样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让我们跟随《新华日报》老报纸的足迹,了解他背后扣人心弦的故事。

2008年8月1日《新华日报》

 

  92年前,中国参奥第一人

  刘长春,1909年11月出生于辽宁大连,从小爱好体育,上小学时以100米11秒08和400米59秒的成绩,创造了大连小学生中跑和短跑最新纪录。刘长春性格顽强,发愤要在田径跑道上创造好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然而,由于家庭拮据,刘长春仅读了一年中学,便进了一家玻璃厂当画工。

  由于体育天分高、短跑成绩优秀,1927年12月,东北大学体育部部长孙庆博破例让他入东北大学体育系学习,专攻田径。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刘长春十分珍惜,每天坚持训练,后来在多个比赛中获得冠军。

  1932年7月8日,怀揣着张学良资助的8000银元,刘长春乘坐邮轮去美国参加奥运会。经过22天的航行,刘长春终于抵达洛杉矶码头。刘长春一下船,便在数百名华侨的簇拥下,乘坐轿车前往早已是万人空巷的唐人街。美国警察派出4辆摩托车为其引导护送。

  1996年7月7日,《新华日报》第3版《中国奥运之最》一文中指出,1932年,田径选手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一名运动员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的角逐。刘长春成为中国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比赛的选手。

  2008年8月1日,《新华日报》B6版《刘长春:“奥运中国第一人”传奇》一文,对当时的盛况进行了详细的追忆:“1932年的这个夏天,在美国传记作家威廉·曼彻斯特著名的《光荣与梦想》开篇,被称作‘山穷水尽的夏天’。此时的世界,实则笼罩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恐慌。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洛杉矶奥运会成为近24年来,参赛选手人数最少的一届奥运会。……7月30日14时30分,第10届奥运会正式开幕。刘长春走进那座仿照古罗马竞技场修建而成的大运动场,场地四周,37个参赛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可容纳十万五千名观众的看台上座无虚席。2000多名运动员此时已全部就位,等待着走向中央的400米标准田径场接受检阅的那一刻。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排在第8位上场。在宏伟的运动场上,这支仅由6人临时拼凑的队伍,越发显得渺小:刘长春擎旗走在前列;中国总代表沈嗣良紧随其后;其次为宋君复、留美学生代表刘雪松、旅美教授申国权、时任上海西青体育主任的美籍人士托平。”

 

  记坎坷,孤胆英雄遭淘汰

  然而,刘长春的奥运之路充满了艰辛。在1983年2月7日《新华日报》第3版《体坛沧桑话今昔(一)》一文中,作者徐镳回忆了当时的场景:“一九三二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那时中国体育一无实力,二缺经费,实在派不出人参加。后经体育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呼吁并多方敦促,政府当局才在张学良的资助下,派了唯一的短跑选手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赴会。因为经费有限,买不起飞机票,只好搭乘海轮横渡太平洋去美国。二十几天旅途劳累还没有消除,刘长春就参加了比赛。结果,预赛中就落选了。”

  1990年7月21日《新华日报》第4版刊发文章《历史见证人的感慨——访我省老体育工作者徐镳》,文中徐镳感慨地说,新中国成立前,刘长春曾代表四万万中国人去美国参加奥运会百米比赛,结果在预赛中就遭淘汰,受到了外国记者的讥笑。当时,他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心里真不是滋味。但他也欣慰地表示:“而现在不同了,我国体育健儿多次扬威于世界体坛,乒乓、体操、羽毛球、女排等项目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30年代,我国田坛活跃着两位短跑名将,人称“北刘南程”。“北刘”是刘长春,而“南程”则是我国田坛名将程金冠,也是江苏奥运第一人。2008年3月25日《新华日报》A4版《圣火点燃时,难忘江苏奥运第一人》一文中解释了“北刘南程”这个说法的来历。程金冠生于1912年2月,儿童时代就喜欢赛跑。1934年10月4日,上海贴出大海报,俄侨队将与程金冠等人进行对抗赛。比赛当天,虹口体育场人山人海。程金冠参加100米和200米比赛,俄侨队名将列夫臣阔人高马大,夺魁呼声颇高。结果身材不高的程金冠获得了100米与200米两项冠军,并以10秒06的好成绩平了刘长春当时的最好纪录。这是他第一次战胜外国选手,从此在田径界出现了“北刘南程”之说。

 

  忆往昔,今朝健儿勇争光

  时光流转,中国体育事业在曲折中不断前进。1984年,同样是在洛杉矶,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中大放异彩,接连夺得金牌。特别是许海峰赢得那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令全世界为之瞩目。

  1984年8月3日《新华日报》第3版《中国健儿连得金牌,国际舆论刮目相看》一文中提到,法国《人道报》7月31日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既回顾了52年前旧中国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景象,又描绘了新中国的体育面貌。文章写道:“中国已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国。在乒乓球、体操、举重、田径、射击等方面,中国已成了最强者之一。”

  1963年10月30日,《新华日报》第4版《创造良好成绩,为新型运动会作出贡献》一文中,优秀短跑运动员陈家全说,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只派出了一名运动员,那就是后来创造新中国成立前的男子百米全国纪录的刘长春。这次我国派出了由200多名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他说,我们看到许多新兴力量国家同我国有着相同的经历,我们为他们在体育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无限高兴。

  如今巴黎奥运会激战正酣,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人数已达405人,将参加30个大项42个分项236个小项的比赛,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境外参赛小项数最多的一届奥运会,刘长春孤战的境遇早已一去不复返。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标签:刘长春;奥运会;金冠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