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2023-04-04 23:16: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源流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根溯源,与时俱进,红色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源流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红色文化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升华。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伴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5000年文明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精神追求和深层次的道德准则,使红色文化具备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秀传统。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积累的传统美德,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是红色文化得以诞生和发展壮大的根和魂,是红色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

  红色文化蕴含着党领导革命、建设征程上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凝结着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辉煌历史。红色文化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又有解放后在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担负起领导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追求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使命,奏响了不畏牺牲、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慷慨赴死的人民革命时期历史主旋律,产生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南京雨花台英烈精神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华夏儿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谱写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强音,产生了以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精神,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形成的具有那个时期特色的各具代表性的精粹谱系,是红色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体现和凝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旗帜。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呈现出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精神实质。忠诚信仰、忠于祖国,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所在。在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为理想而奋斗,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的凌云壮志。和平时期,新时代的楷模为了国家的建设事业出力流汗,为了中华民族早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无私奉献,书写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丽篇章。这些精神财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是党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共同构成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的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不竭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不竭动力。

  红色文化集中体现在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中,激励和鼓舞着改革开放再出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由红色文化资源和纪念场所共同构成的红色文化遗产,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所走过的路。正是这些红色文化的元素,通过一个个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建筑、图片、物品等有形的物体得以固化,使历史事件的原貌真实再现在今人面前。这些场所,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生动教材。正是通过这些场所,让人们对红色文化可观可感,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使红色文化精神成为改革开放再出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强大思想动力。

江苏具有光辉的红色历史和厚重的红色文化遗产

  在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江苏始终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江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党的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江苏是我们党活动和战斗的重要区域。

  抗日战争时期,江苏是新四军战斗的重要区域和重建军部所在地,是华中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肩负抗日救国的历史使命,驰骋大江南北,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敌后斗争,创建、巩固和发展以江苏为中心的华中抗日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在江苏大地上进行的苏中七战七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对夺取全国胜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江苏这片热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光耀千秋的革命斗争史,孕育并产生了大批革命英烈和先进模范,形成了周恩来精神、雨花台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和淮海战役精神,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

  江苏红色文化遗产具有下列鲜明的特点:

  江苏红色文化遗产数量大、分布广。江苏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据有关数据,全省现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1710处,拥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6家,其中革命历史类基地82家,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14家,列入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的21家,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20家。

  江苏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人民革命时期的许多人、物、事、魂,都以重大的历史性作用而载入史册。在这里面,有多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周恩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一大批党的早期领导人,出生于江苏、成长于江苏、战斗于江苏,陈延年、赵世炎、邓中夏和刘少奇、陈毅、粟裕等曾在江苏从事革命活动;有众多名人的故居、纪念场馆和烈士陵园,如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抗日山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

  除了这些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遗产外,还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档案、史料、文学作品、革命歌曲、戏剧等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遗产。

  江苏红色文化精神在新时代创新发展。江苏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之一,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全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敢闯敢试,争先率先,勇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取得了骄人成就,书写了一部生动鲜活的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奋斗史,产生出一大批新的红色文化精神。其中有,被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誉为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创造的“四千四万”精神,还有新中国一个特定时代建设奇迹的南京长江大桥集中反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春到上塘纪念馆展现的“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实行大包干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华西村纪念馆展示的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天下第一村”人民苦干实干的创业精神等。所有这些,都体现出江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孜孜以求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勇做改革开放先行者、排头兵,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辉煌实践,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江苏的奋斗历程。

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红色文化遗产及其所承载的红色文化精神,今天已成为党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有力思想武器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苏视察,前往瞻仰参观在江苏的革命纪念地和红色文化遗址,对发挥好江苏红色文化遗产的作用有着重要论述。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来到徐州凤凰山东麓,瞻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他强调,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他殷切希望,江苏“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宣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论述,把红色资源保管守护好、作用发挥好,把红色文化宣传好、传承好,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以教育、鼓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是存史资政,以史鉴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带领人民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我们树立“四个自信”的底气所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深化红色文化价值挖掘阐释传播,发挥红色文化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作用。要从坚定“四个自信”的高度,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做好红色文化的弘扬、传承工作,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是提升保护水平,让红色文化遗产更具魅力与活力。江苏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红色文化场所保护状况持续改善。正在实施的“红色遗产维修保护和展示提升工程”,对一批重点红色遗产、名人故居等场所实施抢救性保护与展示提升,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让这些红色文化载体活起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加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依法将红色文化遗产纳入保护范围。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红色文化遗产场所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红色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三是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大力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红色文化是我们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提升传播能力,让红色文化遗产活起来,把红色文化遗产利用好、革命传统弘扬好、红色文化传承好。要以有效的方式讲好红色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让人们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自觉追求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组织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系列主题活动,以弘扬革命精神、继承优良传统为核心,深化红色文化价值挖掘和利用创新,让红色文化遗产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绽放光芒。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将永远照亮人们的心灵,照亮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之路。

  《江苏文化遗产录》红色文化遗产编写组

标签:红色文化;文化遗产;江苏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