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站搬迁!换来鼓楼滨江的新未来
2022-01-13 16:54: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曾经,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民国时期坐火车走京沪线全程只需约8小时,用时只比如今的京沪高铁全程长了约两三小时。

  这虽然是个段子,但陈述的却是事实,因为民国时期的京沪线指的是南京至上海的铁路,起点为下关站,即如今的南京西站。

  近日,这个已有110余年历史的老站再次登上南京各大新闻的版面。

  根据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的消息,《南京西站地区铁路机辆设施搬迁工程施工总价承包》的中标结果已进行公示。

  而此前根据的公示消息,南京西站最快将在本月开始搬迁工程,2023年12月竣工。南京西站或许真的要彻底走进历史了……

  1、回望历史——曾经的中国最大站

  南京西站上一次被众多媒体关注,或许还要追溯到2012年。那年的3月24日22:17,随着南京西至厦门的K161次列车缓缓驶离站台,南京西站正式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只承担部分机辆整备任务。

  南京西站原名南京车站,始建于1905年,1908年正式投运,是南京最古老的火车站,通过火车轮渡与隔江相望的津浦铁路浦口站相连接,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咽喉。

  百余年间,它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在此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北伐军攻占南京,军阀孙传芳从这里逃离。

  1908年南京西站刚建成时,建筑面积仅约520平方米,候车室仅有两小间,站台也仅有三道。

  1930年,南京西站进行异地重建,站房扩大,增设三等、四等候车室。

  1947年,南京西站再次进行扩建,总面积达到1.87万平方米,可容纳4000余名旅客,车站规模为全国之首。

  1949年,国民党军队撤退时,炸毁站房等设施,车站中央大厅遭到毁坏。

  1950年,南京西站重建,候车大厅面积超过18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正面三层大楼及南北两翼组成。

  1968年,随着长江大桥的修通,新南京站被建立,南京西站被改为现名至今。

  2012年,南京西站停止客运业务。

  而今,南京西站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2、尴尬现状——退居二线 铁路却依旧将城市割裂

  南京西站位于狮子山下,扬子江边,地理位置优越。

  虽然南京西站的客运业务已停办多年,但各种设施也都几乎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站台长满了杂草,堆满了杂物,却没有了拥挤的客流。仍未褪色的站牌无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站台尽端的信号灯依然挺拔,不过除了少量的整备机车,已经很少有车经过它的身旁。

  曾经繁忙的折返线,渐渐被路旁的野草隐匿了行踪。

  偶有列车停靠,也只是将它作为出发前整装待发的前站,“南京西”的名字再也无法在列车水牌上找回。

  客运功能虽已停止,但因南京西机务段仍然在运营,段内还停放着众多早已锈迹斑驳的机车。

  如今的南京西俨然成为火车迷以及摄影爱好者的秘密基地,但车站主体、车辆段、存车场、调车线等密布的铁路设施却不可避免地对城市造成了切割,制约了区域的整体发展。目前,从大桥公园到鼓楼滨江核心区仍旧只有一条窄窄的江边路。

  阻隔的路网也在南京西站附近地区形成众多城中村死角,城市界面不佳,与几百米外的南京滨江风光带形成鲜明对比。

  3、展望未来——搬迁 换来的是鼓楼滨江的未来

  根据此前的规划,南京西站现有的铁路设施将迁往郭家山,东临京沪铁路、南连南京动车所,北邻金达花园、西临森林湾花园。

  南京西站铁路设施搬迁后,鼓楼滨江也将得以拥有更大的北扩空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2年,鼓楼滨江商务区正式成立,总面积达6平方公里,将打造高端商贸、休闲旅游、航运物流、文化创意四大支柱产业,高标准的规划甚至不输如今大火的河西。

  按照规划,鼓楼滨江商务区被划分为三块地进行开发,其中1号地总体量达200万方,已有深业、龙湖、证大等房企进驻开发,3号地由中冶独立操盘,打造盛世滨江项目,而夹在中间的2号地就是目前南京西站所在的区域。

  南京西站的搬迁,将紧密连接1号地、3号地,一个完整的鼓楼滨江商务区就会形成,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5号线建设如火如荼,预计2023年就将通车;30万方的和悦港已落成,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的繁华记忆正在重现……鼓楼滨江的未来值得期待!

  土拍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去年11月的第三批集中土拍中,鼓楼区唯一的新出让地块G109就位于鼓楼滨江板块。

  最终该地块被金基以13.9亿元拿下,成交楼面价25331元/㎡,未来毛坯现价40950元/㎡。根据规划,该地块建筑限高35米,或将打造低密洋房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金基G109紧邻南京西站北部的存车线,而地块的成功出让或许也将加快铁路设施的搬迁。

  而南京西站现址也将保留打造成为铁路历史博物馆,原有的铁路也将用作有轨电车线路。或许,南京西站不会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留存在南京人的记忆中。

 记者:姜郝

标签:南京西站;鼓楼;南京
责编:王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