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00,城南赛虹桥的上铁·淮风晓月迎来了首开,本次共计520组成功报名者,首推391套房源,综合中签率达到了75%。上铁·淮风晓月是本次集中供应8盘中唯一一幅纯新盘,首付5成起,且位于城南赛虹桥这样的网红板块,按照以往的情况来看,这样的盘可能一两个小时就全部卖光,据媒体报道,截至中午还未完全售罄,直到下午,才有置业顾问放出售罄消息。
中签率拉高、去化周期拉长,反映出市场趋于冷静,购房者对于置业抉择也更加谨慎。
无独有偶,江核曾经的“日光”神话金基中北映樾在10月30日开盘,254套房共吸引371组买房人报名,需首付8成,验资260万。据悉,当天弃号较多,截至下午1点左右,选房基本结束,还剩余40多套房源未售。
这样的破灭感让很多房企都感受到了危机,小编也在今天针对首付问题进行了咨询,尤其是本次集中供应中签率100%的两盘——天宸江樾和大华锦绣江来,据置业顾问透露,似乎都有降低首付的举措。
先是咨询了据天宸江樾的置业顾问,据他而言本次推盘理论上是8成首付没有改变,但也只是“理论上”,至于是否能压至5成,置业顾问也是力邀购房者至现场进行了解。
同样的,大华锦绣江来对外宣称也是8成首付,在提及同期竞品天宸江樾能够下压到5成时,大华锦绣江来的置业顾问也是松了口,表示由于市场原因,公司给每个置业顾问都下发了名额,用于5成首付的购房者,具体如何还是需要购房者到现场去进行沟通面谈的。
江核一直以来都是南京热门板块的领头羊,开盘即罄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反倒本次集中供应入市,江核两幅热盘的中签率都达到了100%,从万人摇再到“N选1”新政出台后的千人摇,最后就是如今的百人摇,市场回归冷静,购房者也恢复理智。
报名人数低,首付下降对于我们购房者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除了直观上的上车门槛降低,还释放出两个信号。
1、不管是“宁小通”N选一的购房模式,还是10月发布的房地产税试点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炒房”之风,投资客失去了炒房资本,最终落实到数据上,中签率的水分被挤干。
更何况由于热门楼盘N选一的购房模式,购房者不再焦虑,忽略自身的需求,跟风报名的现象得到有效抑制,这样一来,退潮以后更能纯粹地体现购房者的真实意图。
2、在现在楼市低迷的情况下,还能够坚守住阵地的楼盘是值得入手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的调控下,炒房客无房可炒,自住需求的底色则会凸显,这也是江北核心区出现高中签率的原因,投资客撤场之后,更适合自住的好产品才会得到追捧。
目前,江核还有3幅纯新盘待入市,属性也大差不差,相对位置更好,体量也更大,都已经公开了售楼处,预计今年年底会相继入市。
晴翠府
项目已经正式公开亮相,住宅共打造了6种户型,建面约112、127、129、143、165㎡,住宅毛坯限价35000元/㎡,升级装修包可能在3000-3500元/㎡,未来售价预计将达到4万/㎡,总价最低预计约448万左右。
颐和·铂岸江璟
位于江核青奥板块的颐和·铂岸江璟已公开售楼处,最快11月迎来首开。户型建面约110㎡、130㎡、143㎡、165㎡,毛坯限价3.2元/㎡,放风价3.6万元/㎡,总价预计约396万元起。
该项目前身为颐居G10地块,于2021年5月21日,被颐居以底价拿下,成交总价为27.5亿,成交楼面地价16774元/㎡。
按照规划,项目将打造 12 栋 25-26 层高层住宅,除此还规划了一座办公楼,将引进一家注册资本金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总部。
越江时代
越江时代预计今年入市,毛坯限价31850元/㎡,主力户型建面约110㎡-143㎡,三房两厅两卫起步,整体偏向改善。未来上市时含装修包预计要卖到3.6万/㎡左右,总价约396万元起步。将由招商蛇口、新希望、弘阳及新城联合打造,招商操盘,弘阳物业管理服务。
越江时代为 Rb 商住混合用地,将打造12栋24-27层的高层住宅和一栋办公楼和3800方社区商业。根据出让要求,该地块将引入一家中国企业500强前20名企业(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20年发布的榜单为准)二级区域总部入驻等。
这三幅楼盘产品比较类似,属于同类竞品。
①体量都在1000套以上,三盘加起来可能会突破4000的体量;起步户型都在110㎡左右,偏向改善产品;
②另外都有招商引资要求,晴翠府要求引进大型商业和大型电商平台;颐居铂岸江璟要引进注册资金不低于40亿元的企业总部;而越江时代明确要引进中国企业20强。这对于片区来说是一个优势,未来的配套将会更加完善。
但是这3幅纯新盘日后入市的首付比例还未可知,如果沿袭此前江核8成首付的话,上车门槛最低需要316万元左右;如果碍于市场裹挟,降低首付至5成,上车门槛在198万左右。这中间100多万的差价对于购房者来能否上车江核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具体首付比例如何,还是要等待入市后揭晓。
现在像江核这样的热门板块,通过降低首付的手段应当可以度过这波楼市寒冬,但如果想再续曾经“日光”的神话,恐怕还需要在产品力上下下功夫。
姜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