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百年历史新起点上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2021-12-21 09:47: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百十载弦歌不绝,弘毅魂薪火相传。2021年,是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办学110周年。11月至12月,学校举办了精彩纷呈的校庆月系列活动。“弘毅致臻、百拾风华”文艺汇演、峥嵘校史展、“校史中的红色印迹”展、书画摄影展、办学成果展、学术讲座、“庆校庆、展风采”学生活动、校友论坛……系列活动生动展现了学校厚重的历史积淀、丰硕的办学成果和奋发的进取精神。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911年,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顾倬创办了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官立江苏第三师范学堂,定“弘毅”为校训,在百十年办学实践中,“弘毅”精神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城院人,成为城院薪火相传的价值力量。

  在“弘毅”精神的感召下,学校走出了荣毅仁、薛暮桥、吴冠中、胡福明等一批批政界、业界、学界巨子和钱俊瑞等7位院士,更有成千上万的国家建设者。

  根植于这片丰厚的沃土,新时代的无锡城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生命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要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特色鲜明、体制创新、服务卓越的地方高等院校。

  聚力高质量

  学校创办之初,萦绕在顾倬脑际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人?聘请专家师资、科学设计课程、注重实践教育、浓厚学术氛围……一系列举措成为学校发展的领航标。

  进入新时代,城院人在守正创新中不断传承发展。学校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础性工程的重要作用,大力探索“人人出彩”的现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

  广聚英才。不断突破的育人成果,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8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达76.38%,高级职称达41.14%。多人获得“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截至2020年底,学校拥有省名师工作室、省教学名师、省“六大人才高峰”、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59个。广大教师潜心立德树人,当好学生引路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优质升学典型不断涌现。学校逐步成为“聚人才、育英才”的职业教育高地。

  精耕贯通项目。城职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人才培养已有近10年的办学历史。其中,“3+2”本科贯通培养也积累了5年多的经验,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已获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贯通培养项目63个,高等职业教育及应用本科教育“3+2”本科贯通培养项目6个。构建师资共享、教改共研、资源共建、成果共创、质量共评、人才共育的“六共协同”生态体系,紧扣一体化逻辑、夯实本科化基础、培养专科化能力、注重多元化成长、打造专业化特色、创新项目化建设的“六化联动”,形成“纵向贯通”立交桥。学校与常州工学院合作的电子商务“3+2”本科项目,学生在专业发展、职业技术能力、技能竞赛等方面获得了快速成长。该项目的高职教育阶段学生职业技能强,100%取得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等技能证书。技能竞赛奖项多,学生斩获了“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电子商务运营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综合技能三等奖等奖项。

  构建人人出彩发展路径。近年来,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让每一位学生的人生都能出彩。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获批国家、省级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近五年,500多名学生在全国和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奖;获首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江苏高职院唯一),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专转本录取率达50%。

  聚能育新人

  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复苏的艰难过程,抑或是改革开放后现代化教育的腾飞之路,都镌刻了城院学子砥砺青春、矢志报国的生动画面。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是不变的信仰和追求。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语青年。新时代的无锡城院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通过实施“345”工程,将“培根铸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行“三级联动”,力争理论宣教“全覆盖”。通过“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全体师生”三级联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聚共识。校党委班子发挥“头雁”作用,深入师生上党课,引领师生感悟思想伟力;二级党组织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座谈研讨;成立宣讲团,面向全体师生开展理论宣讲,组织党史青年说、知识擂台、读书征文、朗诵演讲、红歌快闪、文艺汇演、五四表彰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党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打造“四进品牌”,通过思政名家进校园、普法宣传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劳模工匠进校园,加强思政教育工作。杰出校友、社科名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胡福明等重量级理论大家,省委市委宣讲团、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等专家应邀来校作专题报告;邀请检察官为新生上普法宣教课;爱国主义题材舞剧《天山魂》、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等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提升学生艺术审美情趣与综合文化素养;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走近师生、分享故事,激励师生发扬实干精神,建功“十四五”。

  创新“五育协同”,建设文化育人高地。育魂,传承红色基因,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多样化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育根,弘扬国粹经典,在国乐、书画、竹编等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上成效卓著。育匠,厚植工匠精神,聘请非遗传承人、技能大师、劳模工匠来校宣讲、授课,拉近学生与工匠大师的距离。举办校园技能节,通过技能比拼,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奖550余项。育美,提升艺体素养,成立“合唱团”“舞蹈团”等高水平学生团队,建有龙舟、射击等高水平运动队,在大学生艺术展演、省运会等艺体赛事中摘金。育境,美化人文景观,利用景观小品、文化墙、道旗、桁架、宣传栏等进行氛围营造,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榜样功勋、传统文化、创新创造等入眼、入脑、入心。

  “345”工程实施以来,育人成效显著。学校连续多年获评“江苏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学生们拼搏在技能大赛战场,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拼搏在抗疫抗洪一线,成为家乡的“守门员”“安全员”;拼搏在志愿服务现场,将博爱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学校毕业生遍布在教育、金融、互联网、文旅、基建等各行各业,积极参与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聚焦适应性

  从学前街上、面朝孔庙伊始,纵然几易校址,但学校始终扎根无锡、服务地方。新时代的无锡城院,牢记地方高校的责任担当,积极投身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和无锡打造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城市建设,主动对接地方高质量发展需求,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经验、新模式,增强社会服务适应性。

  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部),开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紧密契合的高职(专科)专业52个。近年来,学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建立动态灵活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新增国际金融、会计信息管理、空中乘务、信息安全与管理、学前教育(三年制)等专业,并建成一批国家级示范专业点、省高水平专业群、省高水平骨干专业,为无锡市、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推进深层次校企协同育人。牵头成立全国数字影视职业教育集团、江苏省邮政行业职业教育集团、无锡农村电商学院、无锡市学前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与无锡淘宝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建实体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与君来酒店管理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在一系列改革组合拳的作用下,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不断提高,多元办学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推行。学校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无锡市职业院校促进产业发展贡献突出单位”。

  深化校地科研合作。为顺应国家和省市环保产业发展的大局,学校于2011年1月设立“无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咨询、培训和技术服务,依托该中心,成立江苏省高职院校首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有“一带一路”商务研究所、大运河文化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建筑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所、江南饮食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并积极推动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省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科普功能,将专业文化融入科普宣传。聚焦无锡“产业创新名城”“生态宜居名城”“交通枢纽名城”“山水文旅名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助力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

  学校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形成“产、学、研、用”的相融互通,提升产教融合发展能力,增强社会服务适应性,在江苏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进程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社会服务支撑。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肩负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传承,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守百年“弘毅”初心、担当立德树人使命。“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将站在110年来数代城院人所奠定的坚实根基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扛起立德树人担当,夯实人才培养能力,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把百年基业推向崭新高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应可福说。 魏鼎

标签:
责编:刘岩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