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安全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生活技能的范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际上很多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何做好安全教育?下面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
一、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学会安全本领
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利用每周二的班会课,开展安全主题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电影、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意识讨论,做到入心入脑,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利用校园板报栏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利用宣传栏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宣传。例如:张贴安全图片,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张贴危险品图片、交通标志等。
开展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和演练。学校聘请公安、消防等专家来校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开展模拟安全教育内容、情境演练,以提高学生的自护技能。如:请专业医护人员,展示人工呼吸、皮外损伤处理;请水电工作人员,开展触电急救;请消防人员开展火灾逃生练习;请交警同志演练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请心理专家讲应对陌生人的技巧等。
教育教学常规活动前的安全引导。如体育课教学的安全,有的学生调皮,不守纪律,站队时互相推撞,有的学生协调能力差,容易摔倒等,教师课前就要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明白错误行为的后果,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通过一些事件的教育和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重视,从而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实践中掌握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开展角色表演活动。如,发生交通事故,扮演车上的同学,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叫救护车,拨打110电话报警找交警处理交通事故;被困在车内的同学要懂得呼叫,双手抱头,尽量蜷缩身体以减少伤害;对受伤的同学进行简单的包扎等等,让学生把学习到的交通知识用到活动中去。
让学生掌握一些安全的技能。如:上、放学路上要结伴而行,不与陌生人讲话或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保护自己的身体,防止被硬物刮伤;如发现煤气泄漏,及时现场切断气源,开窗通风;掌握家电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了解一些化学物品的标识和使用要求;懂得一些基本医药知识,急救止血方法等。每月开展一次疏散演练,让学生掌握逃生的技巧,防火、地震、交通事故等安全演练,让学生从容面对以上灾难事故。
三、建章立制,避免事故发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学校安全管理才有依据。
建立校园安全管理机构。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长、总务主任、教务主任、德育主任、班主任和保安共同组成的护校队,负责校园安全。建立定期与不定期巡查制度,加强校舍检查,加强对夏季水灾,秋冬季火灾隐患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对班级电器、楼梯护手、体育设施等使用情况的检查。所有检查均做好记录。建立班主任与行政楼层值日制度,加强课间管理。建立危化品管理制度,加强危化品管理。制定新中学生一日常规,明确学生在校的各项要求。
四、齐抓共管,发挥家长作用
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安全计划,学校也通过告家长书,提醒家长接送子女要遵守交通法规,不拼黑车;通过微信或QQ群向家长发布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校园安全平台也经常布置一些家长与子女共同完成的任务,让家长在做中学到更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利于更好开展家庭安全教育。寒、暑假期间,学校也会通过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防溺水等知识,并对学生在家提出明确要求。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家访或电访,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安全信息,全力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学校安全无小事,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既要我们安全工作人员的努力,要不断探索学校安全工作的方法和路径,也更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
扬中市新坝中学 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