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闫丽娟:减税降费,徐工提升创新智造实力的加速器
2022-03-07 16:1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闫士亮 赵志坚 金宇晨 王浩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春风渐暖,生机盎然。在徐工等各工厂车间内,已纷纷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处处一派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生动景象。走进徐工智能制造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手持焊枪,在飞溅的焊花下,迅速加工出一个又一个设备部件。这是全球起重机领域第一个大型结构件智能化生产车间,拥有能够兼容18道工序、生产20多种产品的高科技智能生产线。为了打造这条国际领先的智能生产线,徐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3亿元。

  作为中国机械制造企业,徐工围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大吨位“三高一大”产品发展战略搞研发,取得了多项领先国内的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拥有发明专利1972件,发布国际标准4项。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徐工技术中心副主任、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部长、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闫丽娟介绍道。

  “徐工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带来的创新驱动。丰硕成果的背后,离不开税务部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数以亿计的税收红利减轻了企业前行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提振了企业智能制造的信心,让我们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上大胆尝试更有底气。”近日,闫丽娟为上门走访的徐州市税务局税务干部“点赞”。

  “2021年前三季度14亿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2亿元减税迅速落袋,为徐工智能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强劲的资金支持。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成为徐工提升创新智造实力的加速器。”闫丽娟说,国家政策的利好加持,税务部门的倾情助力,徐工频出“高难动作”的创新成果:“世界第一吊”、“神州第一挖”、中国最大吨位装载机……一台台“大国重器”走下生产线,一抹抹鲜亮的“徐工金”闪耀全球,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产业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除了减税降费政策频出,近年来,税务部门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方式也不断提升。针对徐工这类大型企业,徐州市税务局精挑细选业务骨干,成立服务专家团队,推出“首席税务联络员”制度,“专户专员化”开展政策宣传和纳税服务。

  “税务部门的‘放管服’改革,为我们减轻了很多负担。特别是专家团队的指导,让我们精准掌握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有这样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我们有信心让企业屹立于世界强手之林。”闫丽娟对税务机关的优质服务印象深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做大做强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只有将掌握的核心技术提升到新的高度,才能顺利实现徐工‘珠峰登顶’的战略目标。这一过程,研发投入势必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减税降费无疑将极大缓解徐工的资金压力,助力企业更加积极地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试验中。”闫丽娟表示,目前工程机械研发已经由逆向研发转为正向研发阶段,产品迭代更新、核心技术突破已经成为行业内争夺的焦点,2025年实现工程机械智能化,2035年实现工程机械无人化,这是徐工的一个大目标。

  新能源技术如何在工程机械领域应用,来满足国家未来对于国际和地球的承诺,这是闫丽娟一直思考的问题。关于徐工未来的发展方向,她说:“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工程机械正朝着绿色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徐工在新能源工程机械的研究,攻破各类技术难题,如电池、电控、电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以及整个绿色工程机械和智能化的工程机械发展。”

  (闫士亮 赵志坚 金宇晨 王浩)

标签:徐工;工程机械;研发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