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据“高速路” 跑出转型“加速度”
——张家港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
2022-06-13 20:4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惠 沈阳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张家港农商银行自2019年启动数字化转型建设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与数据应用,逐步探索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经营模式,并将数字化的理念进一步内化到自身的日常业务经营和金融服务中。

提出新框架 加强组织建设

  2021年四季度,根据战略发展要求,张家港农商银行在对全行数字化程度充分评估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1228”数字化转型总体框架,即“一个目标、两个旅程、两轮驱动、八大能力”,明确全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路径与措施。

  数字化转型,人才是关键。充分依托苏州—张家港双总部的机制,吸引专业数字化人才,持续加大对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预计至2023年末新三年发展战略结束,金融科技总部和数字银行部的总人数配置将达到250人,约占全行总人数的10%。同时,大家金融学堂增设大家金融科技学院,充分发挥行内现有人才的专业化能力,建立体系化的课程内容和培养机制。

试水新领域 跳出技术本身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不应局限于技术本身,而应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监管要求,将其触角不断向新的服务领域和日常风控管理延伸。

  主动将转型融入绿色金融领域。一方面,通过建设绿色信贷管理系统,实现本行绿色资产的智能识别、项目环境效益测算、绿色项目库管理、客户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客户环境风险分类、一键监管报送、营销任务管理、数据大屏全景展示等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协助分支机构抢占绿色金融业务营销先机,做大自身绿色金融业务规模。该系统上线后,全行审批认定的绿色信贷规模较之前实现显著增长。

  着力提升公司金融数字化水平。自2019年末起,张家港农商银行启动对公知识图谱建设项目,至2021年末,已接入包括企业工商信息数据、受益人数据、征信数据等外部数据,行内数据则接入对公客户信息、账户信息、交易流水等。在此知识图谱的加持下,分支机构拓展对公信贷业务时可挖掘出企业标签、企业画像、股权结构、企业风险、上下游供应链关系等,服务于用户全景视图、股权穿透探查、企业综合贡献度、企业智能报告、营销线索挖掘等场景。

  强化数字化运营能力和数字化风控建设。自2021年末起,张家港农商银行启动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并于今年起逐步在全行推广使用网点全景运营监控驾驶舱、机构运营画像、柜员管理画像、自助设备画像、交易业务视图、网点综合评价、柜员综合评价、柜员效能标签等功能。同时,建设全行主营业务经营大屏、移动端数字工作台,便于各级别、各机构负责人实时动态了解相关机构的各项业务指标经营情况。

  另外,通过建立全行统一的智能化决策系统,推进规则策略、模型算法的统一部署和统一管理,实现全行线上、半线上决策的高效、安全与可控。同时,推进各零售产品风险策略体系建设,重构风险指标策略体系,满足业务快速迭代。

构建新体系 提升数据能力

  构建完善数据管控体系。从监管和业务发展需求出发,健全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并强化推进职能,制定完善的数据治理制度规范和相应的管理流程,并通过数据质量管控平台的落地,形成长效的管控机制。以“以用带治、以治促用”为总体原则,以实现业务价值为导向,围绕满足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为迭代目标,充分发挥已有管理体系的势能,持续完善数据标准规范,有效提升数据质量,满足外部监管统计报送及内部经营决策分析的用数需求,进而释放数据治理成效、实现数据价值。

  丰富数据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数据分析人员前置、联合项目组、敏捷组织等多种形式,在前台经营方面,增强对业务条线的客群精细化运营、场景建设及运营、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营销、产品创新等数据分析赋能;在内部管理方面,加大力度给予中后台管理部门在运营数字化、财务数字化、人力资源数字化、合规数字化、办公数字化等方面的数据支持。

未来数字化转型趋势

  当前,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提速,农商银行应更深入、更直接地参与和赋能产业生态,以期构建专业化优势和进入壁垒。基于大数据的创新不断涌现,如何依托数字化能力构建差异化优势也已成为农商银行重要的研究课题。未来,银行业必将围绕“数字”和“场景”推动数字化应用,农商银行更应立足主责主业,通过数字治理为中小微企业、三农经营主体和城乡居民及其相关场景赋能,主动参与营造良好的发展新生态,在数据的“高速路”上跑出转型的“加速度”。

  (王惠 沈阳)

标签:张家港;银行;;1228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