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公,村民心中的“逐梦人” ——走近苏州市吴中区劳动模范陆华东
2022-01-13 18:1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赵晔丹 文良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谈起陆华东,吴中区张桥村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一心为公、热心为民、无私奉献、大爱担当是村里人对他的真实评价。


落实责任 彰显服务的“领航人”

  苏州吴中区越溪街道张桥村是一个历史文化古村落,最原始状态的山坞和千亩松林及阔叶林在山水环抱间休养生息。如今的张桥村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山村风貌,村不足千户,森林覆盖率达60%。该村坐拥五个原始山坞,共有4500亩山地。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据不完全统计1万)涌入张桥,众多小企业开在村内,原始的农村生活习惯尚未改变,出现租户乱堆乱放、企业排污、“老虎灶”污染空气、露天粪坑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让张桥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让这块“天然屏障”处于尴尬境地。

  自2017年6月任吴中区越溪街道张桥村党委书记至今,陆华东始终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团结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坚持党建为引领,创新板凳工作制和线性工作法,让村干部与村民零距离,营造亲密无间的干群关系,多角度、多维度、多举措地解决村民实际困难,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了张桥村持续健康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2019年张桥村相继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水美乡村、苏州市健康村等荣誉称号;2020年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第三批次名单公布,苏州市有9家乡村脱颖而出,张桥村就是其中之一。4年来,他个人所获得的各种荣誉举不胜举,每一个奖牌和荣誉证书上都记录着他付出的辛勤汗水,见证着他默默奉献坚守初心的党员本色。


热心为民 甘做群众的“贴心人”

  面对大雪灾情,带头抗灾在第一线;应对台风“利奇马”,日夜坚守岗位,时刻关注村庄各处动态;在安全生产工作面前,勇于作为,推动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打造街道首个村微型消防站,保障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积极落实上级“263”“331”专项整治行动,每周召开工作会议,部署整治计划。每周一三五晚上带领党员干部深入村民家中走访,通过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心贴心、拉家常式地开展交流,在谈心的过程中使用各类方式方法,形成线性工作法,比如直线工作法、虚线工作法、抛物线工作法、波浪线工作法等等,不断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对走访对象各类问题的回应和解决,使全村工作人员相互熟悉了解各自条线的工作内容;让线性工作法的千万条线交汇纵横、编织成网,构成一幅张桥和睦团结的大蓝图。村干部洪雨生一班人通过“线性工作法”配合板凳工作制,上门做工作等形式拔除了13台“老虎灶”,清除了4家黑作坊,一年内人居环境整治出动3900人次,4年累计出动16000人次,村容村貌大大改观。

  2021年以来共清查全村580户,清查出租房3895间,取缔出租户违规使用液化气钢瓶197只,收缴小煤炉267只。在“331”出租房整治行动中,安装烟感报警器300多处,发放消防四件套400多套,同时增设消防四件套176组。严格整治群租房火灾安全隐患,保障平安张桥。


党建惠民 红色文化的“传承人”

  为创新打造党群服务平台,更新党建展厅,打造“桥头堡”特色党建品牌,开展“党建+四季”惠民服务项目。对老龄党员以关爱为主,打造张桥书画室,为老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持续落实好老龄党员走访服务活动,创新打造并充分利用“老党员工作室”,以发挥老党员优势为抓手,切实把“老党员工作室”建设成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室”、党员群众的“连心室”、困难群众的“解难室”,通过“老党员工作室”的成立,较好发挥了老同志独特优势和作用。不少老同志通过“老党员工作室”开展特色志愿活动,关心教育下一代、帮助年轻干部成长等重点工作。为农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出谋划策,为区域发展和红色传承献智献力,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为打通党建惠民“最后一公里”,开展了以“党建+四季”为主题的党建惠民服务项目。在春节前,配合做好走访慰问活动,倾听群众困难,送去党的温暖与关怀;春节期间,举办老龄会春节茶话会、正月特色“闹元宵”等活动,丰富老党员晚年生活;春节过后,结合林场资源优势,春有新茶,面向全村村民发放每人125克茶叶,以实际行动做好惠民工作。

  在炎炎夏日,带领党员干部向村内年满80周岁的老人送去清凉,进行走访慰问。秋送喜庆,根据老百姓实际需求,设立喜宴便民服务中心,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喜宴置办场所。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充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村内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开展“冬季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








无私奉献 任劳任怨的“拓荒者”

  陆华东任职期间,正值美丽乡村建设关键期,他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由于张桥村出租屋众多,曾经因厕所设施设备欠缺,河道倾倒现象屡禁不止,张桥村对此问题高度重视,以“机防+人防”工作模式为抓手,全力开展“厕所革命”。至2019年10月30日,共取缔粪坑152个、简易厕所6处。完成整治后,村容美丽了,难闻气味消失了,也为张桥村发展旅游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河道倾倒现象全部取缔,河道水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张桥村12组村民小组长郁冬芳欣喜地说:“这两年,村子里的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以前村民乱丢垃圾、乱砍苗木的情况现在非常少了,村内的环境变好了,村民的幸福感也增强了。”

  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部署“南拓、中兴、北跃”生态经济战略,南部拓展月季园,发展旺山荡拓展培训项目,西部打造山西村民俗文化村落,助推张桥村“文化+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集团合作发展特色民宿,招商引资,为村民提供创业致富平台。2018年以来,积极推进西山塘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同时,他创新改革林场茶叶一产,利用集体旧房重组改造,引入多种类型特色项目,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21年村级收入达2200万元,同时继续发挥好张桥林场茶叶、苗木等传统收入优势,做好“越来溪”茶叶品牌宣传工作,提升品牌知名度。2021年度张桥村依旧聘请四川专业人员进行茶叶采、炒,提高茶叶质量,本年度生产碧螺春、炒青、红茶产量较往年有较大提高,生产碧螺春510斤,炒青1500斤,红茶3000斤,机茶400斤,并在当季全部销售一空。

  近年来,张桥隐栖花谷项目依托张桥钓鱼台、茶园、花海等现有资源,打造创意山谷花卉景观,为久居樊笼中的都市家庭提供一片世外桃源之地。隐栖花谷特色IP是继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后又一党建惠民项目,为村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源泉,通过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持续释放富民效应,焕发出蓬勃的活力。张桥花谷项目目前已与上海华建集团签订意向合作协议,依托张桥钓鱼台、茶园、竹海等现有资源,助推张桥花谷项目,通过村景联动、区域联动、产业联动策略,发展大生态、大设计、大健康产业,打造村落人口回流、功能产业多样、生态环境优越、乡村文化凸显的城乡融合·未来乡村社区,使其成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花园,推动张桥村“农业+文化+旅游”全面发展。


大爱担当 抗疫路上的“急先锋”

  2020年初,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陆华东始终冲在第一线,“头雁”带动,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原则,积极开展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议,组建张桥“桥头堡”行动支部,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广泛传达街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指示及文件精神。

  实行村书记带头24小时值班轮岗制度,值班期间,坚持每天到卡口与工作人员共同进行体温监测等工作;开展工作时通过实施“板凳、线性工作法”,进村入户与村民交流,了解村民心中所想,广泛听取民意,拉近了党群距离,增强了党群凝聚力,深入推进了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确保能时刻知晓最新工作动态,根据上级最新要求部署工作,陆华东每隔天带班至凌晨,办公室的沙发便是他深夜休息的床,有时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会儿,回家简单洗漱,便又投入到了紧张的防控工作中。他的妻子也同样坚守在岗位的“防疫第一线”,充分发挥巾帼先锋作用,每天志愿到街道的隔离点值勤。陆华东表示,“疫情当前,身为张桥村的党委书记,为了全村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必须带头冲在第一线,守住平安张桥!”面对疫情,陆华东切实做到了守村有责、守村担责、守村尽责,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践行了“守住平安张桥”的诺言。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陆华东表示,将持续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用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践行为民情怀和使命。发挥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为张桥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一名新时期村干部的良好形象!

  赵晔丹 文良

标签:彰显;惠民服务项目;领航人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