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在京启幕
以“江南文化”之笔为雪白冬奥“染”上缤纷的苏州色彩
2022-01-08 11:4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高媛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1月7日晚,“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开幕演出芭蕾舞剧《我的名字叫丁香》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作为“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从2022年1月6日持续到20日,活动将以精品剧目展演、“苏州年味”体验周、非遗纪录电影放映等形式,以缤纷“江南味儿”,为冬奥会添彩,向世界展示极具江南质感的原味姑苏。

  动人的芭蕾舞姿,恢宏的交响音乐,感人的故事情节,全新的舞蹈编排……关于爱与信仰的真实故事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上娓娓道来。苏州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我的名字叫丁香》用足尖带领观众走入烟雨江南,在白墙黑瓦间寻觅烈士丁香的身影。该剧是苏州芭蕾舞团建党百年献礼之作,去年6月在苏州成功上演。通过烈士丁香、部队宣传员时钟曼、现代青年乐丁香三位人物革命信仰传承的故事,重塑了“丁香”这一历史人物,给予她更加丰满的、有厚度的“人生”。细腻精致的芭蕾演绎,浅吟低唱的昆曲念白,婀娜多姿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在这部红色主题舞剧中,丁香烈士的故事既温婉细腻又坚毅有力,虽充斥着战争带来的紧张氛围,又蕴含着不可磨灭的江南气质。

  这是舞团在现实题材作品上的尝试与突破,集艺术性、故事性和观赏性于一体。苏州芭蕾舞团团长王全兴表示,“近两年来,虽然我们的国际演出受疫情影响无法成行,但依然坚持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作为重点任务。从剧目生产创作、到艺术传播交流,以及公益普及活动,苏芭始终希望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来展现中国芭蕾的艺术风采,展现江南文化的无穷魅力。”

  同时,“苏州年味”体验周也是此次艺术展示周重点活动之一,展厅之内,“桃李春风,花开富贵”“张灯结彩,抬头见喜”“丝情画意,珠圆玉润”“江南蜜意,团圆如意”“贵宾上座,好戏连台”“虎虎生威,福气满堂”六大主题区域将“苏州年味”原汁原味地“搬”到北京,让观者可以足不出“京”,沉浸式地感受苏式生活美学。

  为了将苏州的非遗文化生动地展现,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苏州非遗、品尝非遗美食、体验非遗技艺,主办方在现场布置上,选用了非遗盒子的装置,将有限的空间做了合理分割,趣味性更强,视觉效果更佳。在衔接处选取了苏州非遗中的精品,如御窑金砖、苏派鸟笼、明式家具等进行展示过渡,将非遗巧妙地融合于现场场景之中。还特别邀请了核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建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明式家具省级传承人宋卫东、古琴演奏家裴金宝等与观众现场互动交流。

  “桃里春风,花开富贵”区域展示的是桃花坞木版年画,它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是苏州百姓过年不可或缺的元素。常见的图案有“花开富贵”“一团和气”等。“张灯结彩,抬头见喜”区域则展出了剪纸、灯彩、湖笔、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等物品,其中,姜思序堂颜料为矿物颜料,颜色经久不变,受到书画爱好者的喜爱,远销海内外。苏州被誉为“丝绸之府”,细腻的织物和精巧的手艺成就了宋锦、苏绣这些闻名世界的精品。它们和盘扣、珍珠一同展示在“丝情画意,珠圆玉润”区域内。游客可在区域内体验苏绣的针法,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民以食为天”,拣一块麻糕、拈一枚茶点、沏一杯清茶、暖一壶甜酒,新的一年总在食物热气氤氲的氛围中款款而来,像极了江南的烟雨。在“江南蜜意,团圆如意”区域,苏式糕团、蜜饯、糖果、平望辣酱、碧螺春等非遗美食一一呈现。清丽的琴音、软糯的昆曲、温柔的评弹,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苏州声音”将回荡在“贵宾上座,好戏连台”区域。在最后一个非遗盒子中,与虎相关的非遗作品做了集中展示,苏绣、泥塑、年画、剪纸、核雕、缂丝、铜炉、香包等,游客可看到“老虎的N种可能”。

  据悉,“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承办。本届“相约北京”聚焦北京冬奥会,设立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电影展映、城市活动和庆典活动五大板块,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为观众奉献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百场展演活动,以及艺术论坛和演出推介会。为北京冬奥会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舆论环境。呈现北京作为世界首座“双奥之城”的独特文化魅力。高媛

标签:苏州;江南;丁香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