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雨花松涛下的山鸣“谷”应
2022-01-07 12:06:00  作者:杜立明  
1
听新闻

------读陈明太的《软件之路》

杜立明

 

创新的“引擎”不断轰鸣,其声响已远震中国乃至世界,这便是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中国(南京)软件谷。从新闻中久闻其声,并未真正探究一番,如今,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党史工办主任、作家陈明太以大气磅礴之笔,呈现了一部厚重的“软件谷历史”,让我们这些旁观者有机会聆听雨花松涛下的山鸣“谷”应,一睹创业者的风采,这便是由南京出版社最新推出的《软件之路》一书所带给的震撼。

这是一部以人物为主线、再现了中国(南京)软件谷从谋划、创建到大发展的写实性报告文学,仔细拜读,全书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

全景式展现软件谷发展壮大的历史。因软件而得名、因软件而兴盛的中国(南京)软件谷,在“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上锋芒锐利,是全国第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全国第一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全国第一个连续三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软件之路》运用大历史观,把握发展大势,也不规避暗礁与险滩;既有“求真复原”,更有“求真致用”,充分展示软件谷的发展历程、取得的骄人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及其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汉书·艺文志》曰“秉要执本”,意思是说,总结历史,要抓住主要的、根本的东西。在软件谷壮阔宏伟、气象万千的发展历史上,作者抓住其中主要事件、人物,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天翻地覆的变迁图、一段务实奋进的创业史,唱响一曲荡气回肠的奉献歌。

述往思来明志。从第一家入驻企业的艰难选择,到大批创新型软件企业蜂拥而至;从第一个敢于决策的区领导到笃定前行的创业者,带领读者回望过往奋斗路,眺望前方奋进路,一股乘势而上开山河的奋进力量,一群新征程上披荆斩棘的人物,在书中交融汇聚,并将软件谷发展中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蕴含其中,能感受到发展中运筹帷幄、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气势。

艺术地再现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报告文学是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在真实之外,还要有鲜明的文学特征。1932年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第一次出现了以"报告文学"命名的作品集,推动报告文学在思想、技巧、文体等方面日趋成熟。

以时间轴为主线,继而延伸出去一个个典型的人物与故事。《软件之路》的作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塑造”人物,而是抓住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人物,将他们在创新创业中真实的经历,文学化、形象化呈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一个个鲜活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折射出软件谷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无论是招商引资阶段中的雨花台区副区长林林、花神庙原党总支书记徐怀生,还是在创新发展中的敢啃硬骨头的李邦全、善打硬仗的陆景文等,大都个性鲜明,形象丰满,在“以事写人”的结构中,发挥了各自不同的效能和作用,没有说教,也不生硬,他们每个人的事迹像水滴石穿一样慢慢渗透进读者的心里。

雨花,从昔日“花的海洋”变成如今“软件的世界”,完成了区域发展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美丽蜕变”。作者从改革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讴歌奋斗人生、刻画典型人物,笔触冷静中不乏激情,激情中又不乏思考,思路清晰坚定,每个人物的抉择、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显得坚决果断、张弛有度。

语言干净充满个性和张力。语言是智慧的花朵,语言所产生的力量最为动人心魄。一个成熟的作家,一定是语言大师,他们往往凭借着独特的语言张力打动读者。

《软件之路》作者从审美需求出发,在语言表达上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语言的快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中的人物语言也是具有鲜明的个性。鲁迅曾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当时,大伙儿在老区政府小院子里,日子过得很舒服。雨花人素来喜欢‘小富即安’,自称‘小猪大肉’,看起来体量不大,但实际上可用财力在全市最多。但现在‘哗’的一声,就花了5000万,等于把区里几年以后的财力都搞没了。”

这是书中一位机关干部的话。作家捕捉了他的个性特征,从而精确地描述了他说话的内容、语汇、方式和口气,使人物语言在情感渲染、逻辑睿智、幽默风趣上极具个性。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

作为一种符号形式,文学语言和人一样,需要遵循人物内在灵魂的召唤,《软件之路》作者总是想方设法让每个人物都有特殊的语言风格,来吸引读者、加深印象。

历史表现和研究的对象是过去,面向的则是现在和未来。《软件之路》一书让我们追昔抚今,鉴往知来。南京雨花台区“苦心插柳柳成荫”,软件产业勇向涛头立,他们抓住历史变革的有利时机,顺势而为,主动拥抱时代大潮,相信未来在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中依然会破浪前行、再立新功。

标签:
责编:杜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