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读史】朱元璋内兄故意露馅拿黄金
2022-01-05 15:1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束有春  
1
听新闻

  郭德成是元末明初凤阳(今属安徽)人。在元末动乱的年代里,他和哥哥郭兴一起,随朱元璋转战沙场,立了不少战功。

  据《明史》卷一百三十一《郭兴列传》和《郭德成列传》载: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后,原先的将领纷纷加官晋爵,待遇优渥。郭德成的哥哥郭兴之前就被朱元璋任命为镇国将军、大都督府佥事,洪武三年(1370年),又以功被封为鞏昌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并且“予世券”,世代享受皇家特殊待遇。郭德成的二哥郭英被封为武定侯。他们的妹妹也被招进皇宫,被朱元璋封为宁妃,皇帝朱元璋就这样成了郭德成的妹夫、郭德成成了朱元璋的内兄了。

  郭德成为人十分机敏,性格豁达开朗,两个哥哥被封侯,他仅仅做了个“骁骑舍人”,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职,他一点意见也没有。郭德成有个坏毛病就是特别“嗜酒”,朱元璋也拿这个舅大爷没办法。因为是自己的内兄,所以朱元璋经常以家人的口气同郭德成说事。

  一次,朱元璋召见郭德成说:“德成啊,大明王朝的建立,你功劳也不小啊,也应该有个显赫地位,我封你做个更大的官吧。”

  郭德成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弄得朱元璋很是不高兴。郭德成见状,自知皇帝妹夫的脾气是会随时翻脸不认人的,连忙又顿首补充说:“臣性耽麯糵,庸阍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意思是说,我这个人整天只知道喝麯酒,智力一般,做不了大事。一旦做了大官,必定要肩负国家重担。如果事情做不好,皇上你不把我给杀了?人生贵在适意。皇上如果能多赏些银两给我买醇酒喝,我就很满足了,其他一律不想。

  朱元璋见郭德成态度如此诚恳坚决,也就随了他的意,“赐酒百罂,金币称之,宠遇益厚。”朱元璋赏赐一百坛好酒和许多金币给郭德成,并且从此后对郭德成更是宠遇益厚。

  一天,郭德成到宫中妹妹家串门,拜见妹夫朱元璋。准备告辞时,朱元璋拿出两锭黄金塞到郭德成袖中,对他说:“拿去买酒喝吧,但回去后不要对别人讲哟!”

  郭德成见皇上如此厚爱,恭恭敬敬收下了金子,向皇帝朱元璋磕头,行了个大礼,就向门外走去。但趁朱元璋不在意时,又悄悄将袖子里的黄金放到了靴筒里。

  快要走出宫门时,郭德成有意装成喝醉了酒的样子,跌跌撞撞地向门口走去。快要靠近门卫时,他突然又歪歪斜斜地停下来不走了,并有意脱下自己的靴子。只听一阵清脆的金属撞击声,黄金已经全部掉在了地上。

  门卫发现这种情况,立即上前将郭德成逮住,神色严峻地问道:“郭大人,你这是怎么回事呀?在事情未查清楚之前,请你暂留宫中。”就这样,郭德成被留下来配合调查了。

  郭德成继续装醉,哼哼呀呀,舌头大了,说不出个名堂来。

  宫禁中的人都知道郭德成与皇上是亲戚关系,也就将此事一层一级地报告给了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一听,感到郭德成真是窝囊废,就是个不争气的酒鬼,没好气地对来禀报的禁卫军头领说:“他的那两锭金子是朕赏赐的。”

  大家得知此事,再也不敢声张了,皇宫门卫只好乖乖地、和颜悦色地护送郭德成出宫。郭德成好像酒也醒了,大大方方地怀揣着黄金,大摇大摆地走出了皇宫。

  事后,有人责怪郭德成办事太马大哈了,连皇上赏赐的东西都保存不好,还闹那么大动静。郭德成听了,不气也不恼,不苟言笑地说:“宫廷之内,戒备森严,皇室财物,保管严密。我如果藏着黄金出宫,倘若被别人发现,岂不要说我是偷来的?况且我妹妹在宫中侍候皇上,我出入无阻,又怎么知道是不是皇上想以此来试一试我呢?”

  众人听了,都佩服郭德成考虑问题十分周到,脑瓜子好使,把君臣关系与亲戚关系分得十分清楚。

  有一次,朱元璋兴致上来,派人去通知郭德成进宫,到皇家后花园“侍宴”,陪皇上喝酒。

  郭德成最喜欢朱元璋给他派这个活了,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皇宫指定地点。君臣二人杯来盏去,渐渐地,郭德成脸色酡红,醉眼朦胧了。眼看时间不早,郭德成踉踉跄跄走到朱元璋面前,摘下帽子,匍匐身子,趴在地上,结结巴巴地说道:“谢谢皇上赏酒!”

  朱元璋见他醉态十足,衣冠不整,几根稀疏的头发乱糟糟的,笑道:“看你这个醉鬼疯汉的样子,头发披散零乱,都是喝酒过量造成的吧?”

  郭德成摸了摸散乱稀疏的头发,脱口而出:“皇上,我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要是剃成光头,那才痛快呢。”

  朱元璋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当了皇帝后,最忌讳“光头”“僧”“和尚”“亮”“秃”等字眼。现在一听郭德成嘴中说出“光头”二字,不由一愣,史书上用“帝默然”三字表达当时朱元璋的神态。据说朱元璋脸上因患天花病而留下了后遗症,满脸麻子,估计这时候他的麻子脸肯定是涨得通红了,心想这小子怎么敢这样说话、当面羞辱朕呢。

  但见郭德成仍然傻乎乎地在说话,满嘴酒气直往外喷,朱元璋心想,也许是郭德成酒后失言,不妨冷静观察,以后再收拾他也不迟。想到这里,朱元璋挥挥手,让人赶快把醉鬼郭德成送回家。

  郭德成酒醒后,回想起自己在酒后说了犯忌的话,在皇上面前失言失态,“大惧”,恐惧万分,吓得冷汗直冒。

  朱元璋的为人郭德成是清楚的,对这件事肯定不会轻易放过,随时会有杀身之祸。但这时如果再去向皇上妹夫去解释,那是自讨没趣,会引起皇上的恼怒,弄不好真会把小命搭上。如果是那样,那真是吃饭时把自己吃饭的家伙给弄丢了。但如果不去解释,自己已经铸成大错,难道真的要为这事赔上身家性命不成?郭德成左右为难,苦苦寻找全身之计。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从今天开始,“佯狂自放”,索性把头发剃光,装疯卖傻,继续喝酒。

  郭德成后来果真剃了光头,在家还穿起了和尚衣服,一边唱经念佛,一边喝酒不误。

  朱元璋发现郭德成真的是剃了光头、做了假和尚,心中的恼怒应该是全部消解了,对宁妃赞叹说:“开始还以为你哥是在开玩笑呢,想不到他真的把头发剃了,还穿上了僧人衣服。真是个地道的疯汉子。”

  后来,胡惟庸党祸事起,朱元璋猜忌有功之臣,原来的许多开国大臣、开国大将纷纷被他找借口杀掉了,而郭德成竟保全了性命。这是由于他能够平时做到不偷不贪不腐,能从小的祸事中看到事态的发展,提前避祸,才不至于遭杀身之祸。

  郭德成故意露馅避祸,应该说还与明初朱元璋采取的对官员贪腐行为进行严惩不贷的国策有关。

  据研究统计,朱元璋是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杀贪官最多的皇帝。在朱元璋31年皇帝生涯中,大约有10万到15万贪官人头落地。朱元璋是农民起义军出身,建国后,他总结了很多元朝灭亡教训,认为纲纪废弛,官吏放纵,是激化阶级矛盾的主因,从而才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直至元王朝崩溃。因此他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惩治“奸顽”。他曾说:“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里恨透了。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蠹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朱元璋制定了非常严酷的法律来治理贪官,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而且刑罚的方式也颇为残酷。在对贪官污吏实施的刑罚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凌迟,即把人绑在柱子柱上,用刀慢慢割肉;后来他又发明了“剥皮填草”,将贪腐官员处死后,把他的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于公座之旁,供众人参观。在江苏淮安的“淮安府衙”明代文物建筑内,其陈列展览中就有这样的“剥皮抽筋”场景再现,十分恐惧瘆人,警示效果明显。

  在大明王朝的严刑下,大量贪官人头落地,但即便如此,明朝官员贪腐现象仍然不断。有分析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明朝官员俸禄过低造成的。当时正一品官员的月俸大米为八十七石,正四品二十四石,正七品七石五斗。合成银两,一个县令月收入不过五两,折换成现在币值,约一千元左右。如果不贪腐,大明王朝官员大都生存难以为继,所以即使杀人无数,手段再残酷,终明一朝,官场始终没有摆脱贪污腐败的丑陋现象。今天看来,究其根本原因,应是封建王朝先天性缺少将人民利益和幸福放在首位的执政理念所致。

  束有春 2022年1月5日于金陵四合斋

标签:朱元璋;郭德;皇上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