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行书册页感赋
2022-01-06 13:3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蒋力余  
1
听新闻

  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又称《赤壁赋》,为中国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纸本册页,行书,共935字,21幅,每幅21x11.1㎝。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湖州(今浙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博学多才,善诗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赏鉴。书画成就甚高,开创元代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前后赤壁赋》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后所作,前赋描写月夜泛舟长江、饮酒赋诗之情景,诗人沉浸于美好景物之中而忘怀世俗之悲欢离合,进而凭吊历史人物,深慨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之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之理,表达超旷放达之人生态度。《后赤壁赋》意蕴更深,以隐喻言理,带有梦幻色彩,通过夜游赤壁、勇攀险峰等细节描写,表达坚持真理之勇气与积极进取之精神,其深层意蕴仍为庄禅哲学之超旷意识。赵孟頫书写此作之时为48岁,以王孙身份为异族驱遣,内心之感触难以言说,时代之变迁难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当时“明远弟”(此卷跋文中记)求书,内心之感慨借东坡之辞赋予以驱遣,幽情汩汩流淌,奠定全赋婉约凄清、超旷自适之基调,恬然静谧地宣泄丰富之情感。

  此作抒情既从正向切入,又为移情切入,天机湛发,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之语言遣意抒怀,体现符号化之美感特征,书境妍逸灵和。通篇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采飘逸,极得魏晋风流之遗韵。其特定之人生观与艺术观忻合为一,极阴阳而融太和,艺境朗现一派温润中和之韵致。透过清逸之线条、灵秀之意象、氤氲之墨彩,似见苏轼凄清幽邃、坚毅旷达之心灵世界,又见松雪超然萧散、遗世独立之风神。

  斯品之结体个性鲜明,字形取横势,多现扁方形,字多独立而骨气俊爽,气韵相贯。重心多向下移动,竖向笔画较短,如“壬”“秋”“七”“望”等字下半部笔画缩短,结体与米芾、黄庭坚行书重心上提不同,而与王僧虔、李邕、苏轼重心下压略有相似,对苏体行书有遗形取神之意。中宫紧收、疏密对比鲜明。笔画之聚散关系处理甚好,仿佛有一种特有之书卷气充溢于楮素之中,读来令人沁心畅神。

  此作法度谨严,字体秀丽。前赋用笔提按起伏跳动较大,笔道刚劲而略显生涩,后赋用笔温润洒脱,气定神闲,笔道沉实而稍感圆熟。通观全幅,笔力遒劲,挥洒自如,细瘦处如画沙印泥,沉厚处若绵中裹铁,快捷处牵丝映带可陆断犀象,舒缓处雍容端庄若风流雅士。此篇点法甚为特别,姿态繁多,长点短点变化莫测,藏露自如,多取侧势,信手拈来,饶有生趣。通篇字形之大小、结体之妍媸、节奏之疾涩都服从于首行“赤壁赋”三字,抒情跌宕起伏,构成和谐之韵律,收束顿若山安。

  赵孟頫早年刻意习古,晚年融会变化,始终用中和之法取法经典,他将钟繇之质朴浑厚,右军之潇洒蕴藉,献之之恣肆流丽,北海之崛傲欹侧,东坡之放逸沉逸,南宫乏率意奇险融入腕底,整合出新,高华而有骨力,流美而不甜腻,形成独特之艺术风格。

  之一

  王孙博学亦堪尊,

  萧散高标出俗尘。

  文化传承多奉献,

  难求完璧责斯人。

  之二

  黄州坡老有知音,

  驱遣幽怀发浩吟。

  借赋抒情销块垒,

  灵和高韵畅澄襟。

  之三

  行中间草意高扬,

  逸气充盈接二王。

  韵尚晋人高格调,

  淋漓诗意自汪洋。

  之四

  超然逸气贯全篇,

  意象飘然若散仙。

  点线纷繁呈异彩,

  芙蓉出水得天然。

  (蒋力余)

标签:赤壁;行书;冠冕
责编: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