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而作为基层,社区在常规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一个个的家庭,那就更需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三个方面的建设,传承和宣扬好家风教育。
传承和宣扬好家风教育
苏州市姑苏区苏锦街道地处苏州城北,外来务工人员和进城失地农民是街道居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新天地家园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动迁安置房社区,考虑到农村旧风俗难以转变、部分子女赡养义务缺位、邻里矛盾纠纷凸显等问题,街道社区强化家风家训建设,希望从传统文化、凡人家风中汲取力量,使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让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达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苏锦街道通过打造新天地家园北社区“新家风 新家园”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融合新老居民,开展文化交流,为各类居民提供学习平台。街道将新天地家园北社区划分为七个网格,专人负责网格管理,着重挖掘家风家训典范故事、民情实际,开展系列活动,于2018年建成“物里探风”家风家训馆,并组织各类志愿者队伍开展活动,将家风家训深入到每一户家庭中。
家风是社区家庭教育的基石
在我国,家庭教育之所以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是因为家庭教育在教导子女社会化上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其重要的功能是培养孩子能够获得基本的社会能力,引导孩子理解社会规范,培养基本的道德情操;帮助孩子形成社会角色,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他们早日确立今后的生活目标和精神理想。
苏锦街道的“家风馆”以“魂”铸人、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信仰、思想、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社区家风馆通过道德、礼规(民俗)的教育,促进居民的道德修养、规范个人行为,以人们的身份与心理归属为依托,注重人的精神追求、人生态度和生活行为,将家风家训文化与居民如影相随的环境相融,不同文化成员相互影响和渗透,教育成效不断地从隐性走向显性,从被动趋向主动,从而完成对人的“育化”过程。
家风助推社区家庭教育综合发展
良好的家风能够引导家庭教育的全面发展。家风教育模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流传和发展,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的特点,教育方式已经形成了各个家族的规范,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家风随着家族的历代变迁,历史悠久,促进了家族的传承,也为家庭成员了解家族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支持。良好的家风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了具体的经验,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从家庭的起居规范到为人处事,从言行举止到品德哲学,都对家庭教育做出了全面的指导,提供了很多的经验。
由于在社会的转型发展中,社区组织、社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社区人群陌生化增大,导致人们各种心理矛盾,如焦虑、人际关系淡漠、误解和偏见增多、居民的价值观紊乱、越轨和不道德行为涌现。社会利益分配不公、社会服务差,新市民、农民工难以融入社区生活等都会造成社区居民之间的隔阂和冲突。因此,苏锦街道新天地家园北社区缔结出以情感为核心的纽带,通过组织各种教育学习为主题的活动,让社区居民相知相聚、解决困难、增进情感,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载体的功能与作用,创造居民交流、交往的平台,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