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苏州吴中不仅有江南古典园林的精致典雅,更有太湖山水的天然神韵和吴文化历久弥新的深厚积淀,还有现代文明与时俱进的激越铿锵。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全国97家创建单位入选。其中,吴中区作为苏州唯一入选区(市)上榜。
吴中作为“太湖最美的地方”,是“吴文化”重要发源地,更是全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地方。吴中区坐拥60%的太湖水域、40%太湖岸线,是苏州城区主要饮用水源。拥有80%苏州山体林地,有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5A级景区、5个国家4A级景区。现有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7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5名非遗传承人。古镇古村、文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均列江苏县(区)之首。同时,吴中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全区国土面积87%,是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县(区)。
近年来,吴中以“泛休闲、轻度假、慢生活”为主题,形成了“文旅融合、城乡一体、主客共享”全域旅游工作思路,探索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吴中样本”。以全业态融合打造旅游产品,一方面,在城乡有机更新过程中注重融入旅游、文化元素和符号,精心打造吴文化博物馆、姑苏二十四集等旅游打卡地。另一方面,打造市场细分产品,做好“旅游+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健康”“旅游+体育”的文章。建成7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获评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连续7年举办的吴中“环太湖”国际竞走多日赛成为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的三大品牌赛事之一。太湖足球运动中心成为2020年中超联赛苏州赛区球队驻地。围绕“今夜‘吴’眠,精彩‘吴’限”夜经济品牌,紧扣太湖乡村、运河文化、江南古镇文化3大主题,定期举办本色东西桥市集等活动,不断创新文旅新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吴中区以全景化体验做美旅游环境,用旅游元素、艺术化手法改造道路、镇村,力求从城市到乡村处处见景、处处可游。强化交通干线、绿道系统和公交网络建设,“水陆空”立体式旅游交通体系初步建成,以旅游路径的“串联”实现全域的“快进慢游”。三级全域旅游集散服务体系、A级旅游厕所、旅游大数据中心等建设不断完善,获评江苏省智慧旅游示范项目。
此外,吴中区还规范扶持的民宿样板,实践“转型引领、标准规范、联合会办、备案登记、专项补助”的扶持管理措施,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共管、区镇联动、行业自律”的综合监管机制,突破公安、卫健、市监等管理制约,投入千万补助资金,全区备案民宿达279家,解决本地农民就业超5000人,农户年均收入超10万元,民宿直接经济产值超5亿元。(陆彤蕾 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