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光盛,读书正当时。4月2日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1967年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将这一天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今年,长江沿线省市区图书馆联合起来,邀请全国的少年儿童,乘上“我是长江的孩子”文化之舟,在“云端”漂流,赏长江之景,观时节之美,探寻各地历史文化,来一场云上研学之旅。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漂流第一站,在“立春”节气,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带领孩子们来到巴南定心茶园,漫步在清新翠碧的茶山中,观摩炒茶,学习泡茶。巴南以春茶闻名于世,代表茶巴南银针深受人们的喜爱。跟随炒茶人,孩子们观摩炒茶中的杀青、揉捻、造型步骤,一锅锅碧茶散发出阵阵清香。来到茶室中,茶叶在热水中舒展身形,孩子们嗅闻茶香,发出稚嫩的感叹。
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千字屋
立春过,雨水至,大雁北归。小舟行至因长江而兴,因长江得名的武汉。走进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千字屋,开启一场梦幻的文字想象之旅。以仓颉造字为启发,融合想象力四要素“人物”、“地点”、“问题”和“愿望”,孩子们将自己想象成雨滴,从云端降落,滴落进长江,流淌过城市,汇入大海。以长江为名,汇集长江七都的少年儿童,展现少年儿童对读书的热爱。
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气温回暖、春雷乍动,春笋闻声而动,冲破泥土,旺盛生长。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通过“惊蛰”节气,载文启智,联动长沙简牍博物馆,探寻古人智慧,进行竹书制作。长沙简牍博物馆工作人员向“云端”的孩子们介绍到,在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书写文字材料是简牍,简长而窄,牍宽而厚。在图书馆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许多竹简用按顺序编号、一个个排齐,用绳子细致的编串起来,散开的竹简被编成“册”。
春分分昼夜,繁星挂满天。4月2日不仅是国际儿童图书日,还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的孩子们就像天上的星星,看起来离我们很近,其实很遥远,它们独自在夜空中闪烁。宜昌市图书馆和宜昌市点军区图书馆为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准备了一场生动的光影戏剧表演。纯真的眼睛,干净的笑容,用书籍和光影呈现自闭症儿童多彩的内心世界。
南京图书馆
南京春天的味道,就在软糯的青团里。“清明吃青团”,南京图书馆在清明节气为我们带来幸福的味道。南图管理员小小姐姐详细地为孩子们介绍南京图书馆的历史和周边景色,跟随镜头,“云端”小舟来到馆内,听君君姐姐讲述清明节绘本故事《奶奶的青团》,云尝各种口味的青团。青山绿水,黑瓦白墙,迷蒙细雨和甜糯香味,构成了江南水乡独有的清明味道。最终在谷雨节气,回到武汉,邂逅蒹葭书房,寻访“长江的孩子”。
云端“小舟”还前往山水宜城——宜昌、吴楚王城——鄂州、香城泉都——咸宁三个文化名城。走进当地图书馆,领略城市文化。
正在观看直播的武汉小学生
国际儿童读物主席张明舟表示:“国际儿童图书日旨在唤起人们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优秀的儿童读物能帮助少年儿童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享受阅读,享受你们的节日。”
据悉,本场“我是长江的孩子,国际儿童图书日云上嘉年华”线上直播有约80万人观看,超10万人参与有奖互动游戏,直播同时发布“我是安徒生小使者”全国中小学生想象绘画征集赛信息。传统文化与图书馆特色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呈现一场儿童阅读的视听盛宴。
见习记者 张睿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