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今年以来,东海警方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立足打、防、管、控、宣等反诈举措,坚决扛起反诈主力军责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吹响向电信网络诈骗进攻的号角,深入推进精准打击、精准预警、精准防范工作,守好老百姓钱袋子。今年以来,共立案95起,较去年161起同比下降41.0%,案损775.6万元,同比下降11.8%。
线上+线下劝阻——打好反诈“防控拳”
加强预警劝阻,同步发力,多渠道、全面开展深入人心的反诈宣传工作,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意识。通过研判对接到诈骗电话的受害者进行精准防范和劝阻。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注册“金钟罩”29万余人,累计预警1.1万余次,阻止被骗金额300余万元;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力度及涉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涉及违法犯罪的两卡开卡人和组织者,同步开展收网行动。今年以来,反诈中心共研判案件61起,资金研判线索共57条,成功打击电诈犯罪团伙14个,抓获电诈犯罪嫌疑人131人,破获电诈等涉网案件49起,挽回群众财产损失10万余元。
近日,东海县公安局西双湖派出所接到反诈预警信息,辖区某小区居民王奶奶正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社区民警王辉第一时间拨打电话进行劝阻,但电话一直处于占线状态,民警立即赶至王奶奶家中。当民警赶到时,王奶奶老两口正心急如焚地拿着东拼西凑的15万元准备到银行去。“我孙子在国外把人打伤了,我得想想办法,不然就要被拘留了!”“您先别着急汇钱,我们上门来就是为了此事,您很有可能遇到骗子了!”民警现场查看老人的通话记录,发现来电显示的归属地号码来自国外,通过骗子的“剧本话术”,只是为了套取信任,目的就是为了老夫妇的血汗钱。得知真相后,一想起骗子的手段,王奶奶就激动得直拍大腿,要不是民警及时赶到揭穿了骗局,两口子的养老钱就被骗子“一锅端”了,“太感谢你们了,真是老百姓的守护者、贴心人!”
止付+冻结机制——筑牢反诈“防护墙”
为及时阻断诈骗分子通过银行卡等转账,东海警方与银行无缝对接,建立起资金流“快速止、及时还、源头管”机制,在受害人报案后,警方第一时间协调银行堵截资金流转,对涉案账号开展资金追查,如发现涉案资金一律冻结,对权属清晰的涉案资金,七天内启动资金返还流程,尽最大可能为受害人挽回损失。
6月1日下午5时许,东海县公安局办公室干警吕丰源到单位门口取材料。刚到大门口,他看见一名女子神色慌张,看起来十分着急,立即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警察叔叔,有人要抓我!”经询问,李女士当天下午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市公安民警的电话,对方称其名下银行账户涉嫌诈骗活动,要求李女士配合警方调查。接到电话后,李女士来不及思考,听从对方的指令,下载了对方指定的APP,阻拦手机一切来电,并且通过视频软件与对方进行手机屏幕共享。了解情况后,民警吕丰源立即意识到该女子正在遭受“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虽然骗子已经掌握了你的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但是通过手机操作登录再转账还需要一定时间,赶紧跟我走”情况紧急,此时必须立刻冻结受害人银行卡,才能抢在骗子前面,防止卡内资金被转走。随后,民警立即电话联系了反诈中心民警史明健,并带着李女士前往反诈中心处置。反诈中心民警第一时间与银行取得联系,对李女士的账号进行冻结。最终,仅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李女士的银行卡被冻结,卡内的7000余元被保住。
漫灌+精准宣传——绷紧反诈“防骗弦”
“多亏网格员为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派出所民警及时提醒,要不,俺就被电信骗子骗走2万元。”东海县石榴街道埝河村王女士感慨地说。在反诈宣传工作中,东海警方充分借助“自媒体”时代宣传载体,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编发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短视频和图文并茂的宣传图片,通过传统媒体和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大水漫灌”式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精准滴灌”,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易受骗群体中,点对点、面对面地揭露犯罪分子惯用伎俩和手段,提升群众防骗意识、识骗本领、反骗自觉。通过线上线下全力推广应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APP,在所有派出所户籍窗口安排专人指导群众安装使用,做到办事群众应装尽装,有效提升了注册率;在核酸现场一米线贴上反诈贴,在街道路旁梧桐树上拉上反诈宣传横幅,将反诈标语张贴在商铺门口、饭店餐桌上,店主和营业员充当反诈宣传员,动员更多的人将反诈宣传标语发到朋友圈、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多种举措,努力实现全民反诈我知晓、全民反诈我参与。今年上半年,共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50余场、入户宣传30余万户、发放宣传彩页8万余份。(袁青青)